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弱者的能力

聖經:約伯記11:1~9啟示錄5:6~14
啟應:第43
聖詩:202593402

信仰雖然是宗教領域內的事物,卻也是一種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有信仰的人和沒有信仰的人對生命與存在的理解及態度十分不同:有真誠信仰的人自然地接受並依據所皈依之宗教的教導經營人生,活出一種「宗教人」的生命,而沒有任何信仰的人可能容易以「自我」為重,活出一種自我中心的自私生命。擁有不同信仰的人也一樣因為對生命的目的、價值、意義和目標等有彼此互異的看法,而活出不同的生命。在許多宗教中,基督教信仰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甚至倫理觀等常常和世人擁有的不一樣。許多被世人看為寶貴的,在基督教信仰中被貶抑或甚至排斥;相反地,不少被世人貶抑的價值觀卻為基督教信仰所尊崇和重視。聖經的教導很大一部分彰顯了和一般世人不同的
悖理逆理 (paradox)

[閱讀全文]

在伯特利遇見上帝

(原住民聚會)
聖經:創世記28:10~22

《上帝在編織》這本書的作者井上伊之助堅定地相信世間所發生的一切事務不論是幸或不幸、好或壞都有上帝的旨意,因此他能夠坦然無懼面對自己所遭遇的任何困境,全心倚靠上帝的帶領,並且秉持堅定的信心繼續向前走人生的道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井上先生的信仰很單純也很特別,卻又可能是大多數人所無法企及的。日記顯示他在平日生活的不少事上經驗到與上帝會遇或邂逅,這樣的經驗其實是才是構築堅定信仰的基礎。許多基督徒機械地或例行性地終生在教會活動,參加無數次禮拜,按規矩服事,但生命中從未有與上帝邂逅或會遇的經驗,這是信仰的遺憾之處。

[閱讀全文]

耶穌的比喻(10)─兩個兒子

聖經:馬太福音21:28~31
啟應:第35篇
聖詩:527、315、387

明天是父親節,先在這裡感謝各位父親辛苦、盡責彰顯「天父」養育、保護、照顧家庭、子女的角色。當代有人喜歡強調性別平權之觀念,選擇不稱上帝為「天父」,改稱祂為「天母」,也藉此提醒人上帝的慈悲、憐憫、赦免之性格。對這樣的主張,吾人予以尊重。然而在舊約聖經裡面,被稱呼為「父」的上帝從來都不缺乏同時具有嚴厲與慈悲兩面的性格與特質。聖經作者描述上帝和以色列的關係時,常常說出祂引領、照顧、保護、憐憫、赦免以色列人所犯的罪,甚至因以色列的罪而傷心。把天父想成只有嚴肅、冷峻之一面而缺乏感性、愛的一面,可能只是人的經驗和想像力有限造成的結果。稱上帝為「天父」也應該有其難以忽略或抹煞的意義。

[閱讀全文]

查經疑難問題(12)-〈馬太福音〉5:39b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耶穌說的這一句話常常被拿來當作基督徒倫理行為的試金石,做得到的才是真正具有基督精神的,做不到的則只能稱為表面的信仰。實際上,則不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都覺得這個教導幾乎不可能實踐。因此,在基督徒的許多聚會討論中,除了相互勉勵之外,可能最後多以不了了之作結束。從這樣的情況看來,大概多數人心照不宣地認為這是倫理行為的一個崇高理想,實際上則窒礙難行。也有一些非基督或反基督的批判者認為若真的這樣做,只會助長歪風,對個人、社會不可能有正面的教導和影響。或者,像
19世紀強烈反對基督教信仰的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說:這是一種「奴隸道德」,不值得讚揚與推崇。

[閱讀全文]

選擇你所要的

聖經:約書亞記24:11~18; 使徒行傳28:23~31
啟應:第50篇
聖詩:301、468、389

信仰是一種價值觀,但不是只存在於頭腦裡的一種觀念,而是和人之生命及生活息息相關的原則與態度;選擇一種信仰,就是選擇一種生命原則和生活態度。一個人有了某種信仰,他的生命和生活就會深受影響,行為也會自然地表現出所選信仰的實踐來。

[閱讀全文]

耶穌的比喻(9)─兩種果樹

聖經:路加福音6:43~45
啟應:第2篇
聖詩:35、547、392

雖然有些字眼用得粗俗,但每種文化中流行的俚語或俗語常常蘊含十分寶貴的生活智慧。這些作者不明的俚俗之言,係經過長期觀察人民與整體社會生活經驗淬鍊而得的精華。這種語言的特色是文字簡單易懂,圖象式的描述生動、活潑,常常一語中的,聽的人很容易把握、了解其內容和意含。

[閱讀全文]

查經疑難問題(11)-〈詩篇〉77:10

我說,至高者右手的能力已改變,這是我的悲哀。

可能有不少信徒都曾經抱怨過上帝在他人生遭遇困境時沉默不語,不回應他的祈禱,讓他自己孤單地承擔眾擔,因此對上帝深感失望,甚至否認上帝。對於這個令人困惑的問題,〈詩篇〉第
77篇提供我們一個值得注意的參考。

[閱讀全文]

合一的教會

聖經:詩篇133:1~3; 以弗所書4:1~10, 17~24
啟應:第57篇
聖詩:211、256、386

教會是建立在a.上帝之話語和b.使徒之傳統這兩個基礎上的信徒團體。耶穌基督是信徒的共同信仰對象,藉著他信徒認識並尊崇宇宙獨一的上帝。在這個意義上,教會是屬於上帝的,不是屬於人的。這是教會的神聖性。但實際上,教會的信徒雖被稱為聖徒,卻也是罪人,所以教會也是罪人的集合體。因為這樣,所以教會中的信徒生活難免發生有罪之人會犯的錯誤,只是因為教會的信徒雖身為罪人,但藉著信仰,信徒期望追求「成聖」的生活。所謂成聖的生活,意謂過著順服上帝、遵行上帝旨意而能和上帝更為接近的生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