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耶穌的比喻(13)—兩種祈禱

聖經:路加福音18:9~17

啟應:第12篇

聖詩:281、347、400


祈禱是人和上帝溝通的唯一管道,前提是確信上帝存在並且是可以溝通的。祈禱有幾種不同的類別,以形式來說有(1)「私禱」:個人直接和上帝的溝通,大多數人的祈禱都是私禱;(2)「代禱」:為別人的事向上帝代求;(3)「公禱」:在信徒聚會時代表會眾向上帝行的祈禱。由於公禱基本上是聚會時所做的祈禱,因此可以說是儀式性的祈禱。然則一般人講到祈禱,大概都是指個人和上帝之間的私禱。私禱基本上具有私密的性質,不方便公開,所以耶穌教導人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入內室,關上門,向那在隱密中的父禱告;你父在隱密中察看,必將賞賜你。 」(太6:6)

[閱讀全文]

虔誠敬拜主上帝

聖經:撒母耳記上15:22~31; 約翰福音4:21~30
啟應:第66篇
聖詩:271、282、392

敬拜上帝是信仰表達的主要方法之一,猶太人守安息日,基督徒守主日,且在這一個日子和相同信仰的人聚集在一起敬拜,這是持守信仰的正常表現。一個有信仰的人「從不」或只是「偶而」敬拜他所信的神,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閱讀全文]

為福音受苦

聖經:耶利米書1:4~16; 彼得前書2:19~25
啟應:第11篇
聖詩:228、533、360 (聖餐用)、619

今天是世界公同聖餐主日,全世界的基督教會都在這一個主日舉行聖餐,記念耶穌的死和復活,也在靈裡再一次體會即使分散在全世界各地的教會分屬不同的傳統或教派,但所有奉基督之名而設立的教會是一體的,不是分裂的。藉著舉行世界性的公同聖餐,所有教會也再一次宣告「耶穌基督是唯一的主」。

[閱讀全文]

耶穌的比喻(12)—無知的財主

聖經:路加福音12:16~21
啟應:第12篇
聖詩:182、557、386

許多基督徒從小就耳熟能詳耶穌講的「無知的財主」這一則比喻,不論是兒童主日學、青少年團契,或主日講道中,可能有人已經聽過許多次。這一則比喻只出現在〈路加福音〉裡面,馬太、馬可、約翰皆無關於這一則比喻的記載。路加的記載也呈現出講述時的時空背景,就是有人來請求耶穌主持公道、幫他和自己的兄長分家業時說出來的。

[閱讀全文]

偽善的信仰

聖經:申命記32:1~4; 馬太福音6:1~6, 16~18
啟應:第53篇
聖詩:301、505、390

即使有人倡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人類理性的發展,宗教必然會從人類的歷史中被淘汰而消失,但這樣的預言並未成真。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普遍掀起宗教復興的現象,宗教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在科學持續發展與科技快速進步的時代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重視。有些西方人甚至捨棄原來擁有的基督宗教和哲學傳統,轉而對東方神祕宗教與哲學思想產生了莫大興趣,印度的瑜珈、佛教的禪宗、超覺靜坐等帶有非理性、神秘元素的宗教及活動吸引了不少人的興趣和參與,一時還蔚為風潮。

[閱讀全文]

強者的傾倒

聖經:約伯記38:1~11; 啟示錄18:1~8
啟應:第54篇
聖詩:222、478、653

幾週前,我們曾經思想過「弱者的能力」的逆理,了解了弱者或弱勢族群雖然看起來軟弱,但因上帝的保守和照顧,所展現的力量何其強大!我們也明白表面上耶穌看起來是魯蛇,但他的生命充滿挑戰和對抗邪惡的力量,實際上也不是「魯蛇」,反倒是生命的「勇者」,他只是選擇表現成為魯蛇。今日,我們則要從相反的方向思想「強者的軟弱」。

[閱讀全文]

給年輕信徒的勉勵

聖經:提摩太前書4:6~16
啟應:第49篇
聖詩:248、505、351 (聖禮典)、646


今日禮拜中將舉行特別的聖禮典,為4位通過小會問道理的兄姊施洗,2位年輕姊妹行堅信禮,及1位小兒受洗,在此先歡迎他 (她) 們決志加入基督的教會,和我們一樣成為上帝家裡的人。洗禮、堅信禮、幼兒洗禮是教會的傳統神聖禮儀,雖然是宗教儀式的一種,但所代表的意義十分重要。儀式中,當事人或幼兒洗禮的父母必須在上帝面前以及其他信徒的見證下宣示他 (她) 們的信仰和決心。這包含了兩個部份,即:a.在人面前公開宣認基督是主。這個公開的信仰告白建立在耶穌的教導的基礎上:「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10:32~33);b.宣誓終生跟隨基督耶穌。宣誓意謂在眾人面前向信仰的對象宣示與確認自己的決志。所以,這整個儀式富含重要的意義。

[閱讀全文]

耶穌的比喻(11)─不結實的無花果樹

聖經:路加福音13:6~9
啟應:第54篇
聖詩:645、602、402

耶穌擅長使用眾人所熟悉之日常事物的材料講道,因此能夠讓一般人更輕易了解和吸收他所傳信息的內容和意義。耶穌和當時的聖經學者及宗教專家不一樣,他傳講聖經的基本目的不在於研究和推衍教理、教條或信仰理論,而是要把聖經的道理傳開,讓一般人普遍知道上帝的旨意,並且盼望他們都願意順服上帝,實踐祂的教導。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