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恩典之約

聖經:撒母耳記下23:1~7;啟示錄1:4b~8
啟應:第28篇
聖詩:38、315、392


今天是感恩節主日,首先要感謝上帝保守、祝福我們能夠自由地聚集在這裡一起敬拜,繼續追求信仰的進步。今天的感恩主日本來是屬於美國人的特有節日,因為其他國家各有不同慶祝感恩節的日子。然而由於台灣教會和早期美國教會在台宣教師的密切關係,所以也逐漸被本地教會和信徒採納為感恩主日。其實,日期定在什麼時候並非重點,重點在於感恩的心和行動。

[閱讀全文]

耶和華的作為

聖經:撒母耳記上2:1~10; 希伯來書10:19~25
啟應:第 14 篇
聖詩:20、22、389

當遭遇世上許多難解的問題需要至高神聖者的幫助時,人常常用自己的想像推想祂究竟是什麼樣的一位上帝?當世界各地不斷傳出各種難以預測的自然災難如地震、水災、旱災、山崩、海嘯,當巴黎一般市民享受輕鬆的休閒時刻卻突然遭到伊斯蘭國 (IS) 恐怖分子的攻擊而死傷慘重,深感震驚之時,許多人心中難免質疑上帝真的關心世人嗎?為什麼世上還有那麼多天然及人為的災難?

[閱讀全文]

查經疑難問題(02)-〈申命記〉17:18~20的問題

舊約時代的以色列國係建立在雅威 (舊譯「耶和華」) 信仰及律法 (Torah,意為「教示」) 的基礎上。律法在以色列社會中佔有絕對重要的地位,它是宗教、倫理、道德、社會、政治事務的準繩。以色列人因而期待他們的君王和國家領袖在處理國政上也能遵行上帝所頒布的律法,如此才可能使以色列國符合雅威國度的標準,人民也才合乎上帝子民之身分的重要意義,更因此才能得到雅威的祝福。

[閱讀全文]

查經疑難問題(01)-〈羅馬書〉12:8

基督教聖經包含舊約和新約兩大部分,舊約原文使用了希伯來文以及少量的亞蘭文,新約則使用希臘文書寫。原文著作並非一般信徒有能力閱讀的,所以必須透過不同語言的翻譯,讓不同國家、族群的人都能用自己最熟悉、最能了解的語言閱讀。此外,語言可能隨著時代的推移而有所改變,因此一種語言經過一段較長的時期以後,新時代的人對舊時代的語言及其表達可能產生扞格不入的感受,甚至難以理解,所以也必須藉助重譯的方法予以改善。

[閱讀全文]

我欲能看見

聖經:約伯記42:1~6, 10~17 (和合p.657, 現中p.658, 台漢p.579)
馬可福音10:46~52 (和合p.63, 現中p.75, 台漢p.53)
啟應:第 2 篇
聖詩:31、242、402


備受電子科技產品發達影響的現代人常常處在使用眼睛過度的情境中,需要不時或長時間使用眼睛看電腦、電視、手機、電子看板等而得到資訊,加上閱讀實體書、報紙等,眼睛不免過度使用又少休息而導致眼力普遍不佳。因此,需要帶上眼鏡輔助視力的人也越來越多;取下眼鏡,就普遍成為近視、短視或甚至弱視。雖然基本上這是肉體面的問題,卻也隱含靈性面的重要意義。

[閱讀全文]

上帝選召的

聖經:約伯記38:1~7 (和合p.644, 現中p.652, 台漢p.574)
希伯來書5:1~10(和合p.316, 現中p.342, 台漢p.253)
啟應:第47篇
聖詩:241、444、386

基督教信仰源自猶太人的宗教傳統,舊約聖經是猶太宗教傳統的基礎。而耶穌傳揚的「上帝國」之信息,實際上不悖離先知傳統的信息,雖然看起來重點似乎不一樣。先知傳揚的信息之核心價值在於公義,又呼籲以色列人應信守和雅威 (舊譯:耶和華) 的立約,遵行祂的道,行走祂的路,實踐公義的社會原則。耶穌傳揚的「上帝國」之核心信息重在實現上帝的主權,也一樣要求人實踐上帝啟示的道理,除了公義之外,更要求人以愛互相對待,讓上帝的主權更落實。

[閱讀全文]

勇敢向前勿驚惶

聖經:約伯記23:8~17; 希伯來書4:14~16
啟應:第 3 篇
聖詩:274、552、395


人遇到巨大災難或困頓時,自然會發出向神明求救的聲音,盼望藉著超自然力量的幫助消災解厄,迅速脫離苦難。然而,不少信徒在呼求之後常常發現神明沒有回應,也未能及時出現,因此不免疑惑地問:「神在哪裡?」這個問題表達了受難或受困者無助、無奈的感受與情緒,不過,也隱隱指出神或許不存在的可能性。除了處在這種危難情況中的信徒容易質疑神的存在之外,不少無神論者也提出「神在哪裡?」的問題,因為他們看不見神或神存在的證據。

[閱讀全文]

所謂菁英

根據中文字典的定義,「菁英」一詞意謂精華,但若指著人說,就是英文的elite,係指社會上一小群擁有高學歷,知識與能力俱佳的雋秀人才。這一小群人因其出類拔萃的特殊性,而在社會、政治、和經濟等領域能夠擁有令人欽羨的地位和權力,又因其「優異性」而自成一個階級,也總是和一般人民保持相當的距離,年深月久則逐漸形成所謂的「權貴」。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