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以斯帖的心

聖經:以斯帖記7:1~7; 馬可福音9:38~50
啟應:第 34 篇
聖詩:238、525、391

〈以斯帖記〉是舊約書卷中十分有特色的一本書。猶太人每年亞達月 (猶太曆12月,西曆2、3月間) 14、15兩天在會堂裡舉行「普珥日」紀念活動時,必會安排參與者誦讀這本書的內容,一方面讓人知道這個節日的歷史背景,另一方面則讓以色列人知道這是一個值得感恩的「得救日」。活動過程中包括一項深具意義的慈善行動,即:參與者被要求準備兩份禮物送給別人,此外還要特別準備禮物送給窮人,而窮人也需要預備禮物送給另一位窮人。

[閱讀全文]

智慧的呼喊

聖經:箴言1:20~33; 馬可福音8:27~33
啟應:第 35 篇
聖詩:581、301、402


引言:知識與智慧的問題

第20、21世紀是人類史上科學及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常常聽到「知識爆炸」這樣的語詞,用來形容人類在自然科學及其他相關學科上知識的驚人成長。20世紀80年代初期,個人電腦開發、推廣並普及化以及日後的網路通訊,使得資訊傳播的速度變得極度快速與普遍,此後的絕大多數現代人都因此受益而變成知識豐富的人。以兒童來說,現代小孩所知的事物和擁有的知識遠遠超過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小孩不知幾倍,甚至幾十倍。從知識進步的廣度、深度、和數量來看,這當然是好事;遺憾的是,我們也逐漸發現這不見得對人類社會一定有益!

[閱讀全文]

歷史的真相?

歷史從來都不是客觀的,要從成文歷史中找客觀的真相無異緣木求魚,即使經過比對,也很難確定真相是甚麼。苦苦追求真相,未免太過天真。

最近有機會受邀觀賞李崗監製,許明淳執導拍攝的紀錄影片《阿罩霧風雲II:落子》,除了深受監製人和導演的用心感動之外,也更堅信絕大多數歷史其實是過往發生之事件的一種解釋,主觀成分終究難免。

[閱讀全文]

民粹vs.菁英

每逢台灣主要的選舉或遇有重大社會議題爭論的時刻,不論是電子或平面媒體總會出現一些代表某種利益團體立場發聲的言論,激烈批評另一些站在人民或普羅大眾立場發聲的言論。前者常常譴責替一般人民發聲的論者為「搞民粹」。在激烈的爭辯中,可能大多數人不太清楚什麼是「民粹」或「民粹主義」,只覺得被批評的東西是不好、低俗、沒水準,又欠缺道德或甚至是邪惡的,所以應該全力排斥。

[閱讀全文]

我們所爭戰的

聖經:列王紀上8:22~30; 以弗所書6:10~20
啟應:第 30 篇
聖詩:304、552、398

引言:被誤解的基督教信仰

19世紀德國哲學家尼采 (F. W. Nietzsche, 1844/10 ~ 1900/8) 認為基督教信仰主張軟弱的「奴隸道德」,這樣的主張只能讓人性墮落,趨於低下,對於提升人性沒有幫助,所以他強烈反對。尼采因此轉而主張相反的「超人哲學」;在這個主張裡面,他認為人應該以造就自己成為「超人」作終極目標。他所說的「超人」是德語的übermann。這個字通常被譯為英文的superman,可是卻和好萊塢電影片名所示的「超人」毫無關係,意義也絕對不同。尼采說的übermann或許比較接近中文的「人上人」(man above man)。

[閱讀全文]

聖靈蓋印的

聖經:撒母耳記下18:5~15; 以弗所書4:25~5:2
啟應:第 47 篇
聖詩:303、170、388

從前,簽訂契約或發布正式公文,或簽署具法律效力之文件時常常都被要求除了簽名以外,還必須蓋印章。經過這樣的手續,契約書、公文、或文件才算完備。現在的法律規定只要在文件上簽名或蓋印兩者選擇其一就可以了。因此,以後要看到蓋印文件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少了。

[閱讀全文]

吾道「一」以貫之

聖經:詩篇29:1~11; 以弗所書4:1~16
啟應:第 62 篇
聖詩:20、559、392


「1」是一個很特殊的數字,電腦是用「1」和「0」這兩個數字進行程式運算的工作。這兩個數字也分別代表「有」和「無」的分界。「1」也常常表示「最高等級」的意含,如第一高、第一大、第一名、第一要緊...等。「1」也有「集中」、「緊密連結」的意含,如統一、合一、一致...等。此外,「1」在哲學上也可以表達宇宙萬物生成的源頭。老子〈道德經〉第42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閱讀全文]

有根基的愛

聖經:詩篇14:1~7(和合p.666, 現中p.670, 台漢p.587)
以弗所書3:14~21(和合p.271, 現中p.297, 台漢p.221)
啟應:第60篇
聖詩:614、118、398


「愛」是基督教信仰及倫理教訓的核心,也幾乎是所有宗教的基本教義,雖然使用的語詞可能不同,例如佛教用「慈悲」來表達。倒過來說,沒有一個正派的宗教會以和「愛」相反的教義 (例如「恨」) 來教導信徒。若有,必然是掛在該宗教名下的異端。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