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最短距離的幸福(四)/Mingku陳彥龍傳道

人總是會長大,但小時候的夢想好像並不會跟著長大,還是原來那小小的期待與滿足。床頭的幸福隨著時間過去,一樣的場景,一樣的神祕,只是變厚了,從一張變成兩張,從兩張變成三張,直到子恩離家讀書後,就變成了一張小小的卡片,放入一台像是怪獸的機器,按幾個號碼之後,竟然就會吐出這個禮拜所需要的生活費,聽說那叫做「提款機」,不過,這應該比較像是外出學子的救命機器,不會太多,剛剛好就好。

[閱讀全文]

感謝牧師的理念/江佳宸

昨天遇到一群宣教士,他們是一群很令人敬佩的宣教士,挨家挨戶的不怕遭受拒絕,不停的宣揚福音。說實在的我的心中很是敬佩他們。每每回頭想一想,我在信仰的路上,從來沒這麼認真的服侍過上帝,真是汗顏。每次他們來我們社區附近,我都會請他們進來喝杯茶,幫他們打氣,加油,又或許他們常常遭受拒絕吧!所以特別愛跟我分享福音。(聽說他們特別喜歡跟基督徒解說聖經的章節,指出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不合乎上帝的要求。---換言之,希望我換去他們教會過聖徒的生活吧!)

[閱讀全文]

最短距離的幸福(三)/Mingku陳彥龍傳道

自從上了教會之後,子恩的生活重心全都移到教會去了。教會離他家大概只有5分鐘的路程,是很近的,所以他可以每天吃完晚飯後,就到教會去讀書,當大家都跑去補習班的時候,教會就成了他讀書的天堂,很安靜、很舒服,冰箱裡都還有老牧師娘準備的麥茶,因為她知道常常會有孩子到教會來讀書,所以都會在冰箱裡準備一些涼茶,讓他們休息的時候可以喝。偶爾聽見熟悉的腳步聲,就知道是老牧師娘來探班了。除了小學的生活之外,子恩應該可以說是在教會長大的孩子,讀書讀累了,就彈彈鋼琴,或是翻開聖經慢慢地讀。

[閱讀全文]

誰是馬拉拉?/黃柏威

2012年10月9日,在地球的一端,一個如常的午後,在巴基斯坦西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史瓦特河谷地區(Swat Valley),一輛載著放學回家的學生的校車上,一名蒙面男子上了車,大聲問著「你們當中,誰是馬拉拉?」,全車靜默,後來有人指向了一個女孩,於是男子舉起手中的槍朝這名女學生射擊,女孩頭部中彈,所幸子彈穿過頭骨卡在後肩,無傷及腦部,而女孩目前正在英國的醫院接受治療與休養。

[閱讀全文]

最短距離的幸福(二)/Mingku陳彥龍傳道

堆積起書香的城堡,那是一種幸福的享受,想像著自己是這城堡中的主人,那一本又一本、時而輕薄、時而厚重,按著沒有規律的節奏堆積著,這是一個堅固的堡壘,不是因為材質,而是因為這是智慧與知識堆砌而成的,有誰可以攻破智慧的城牆呢?有誰可以拿下文字與圖畫的城池呢?這完美的護城河就是那琳瑯滿目的多樣圖書,而城裡的人們就是來來往往佇足閱讀的「偷書賊」。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任何人都翻閱了、看過了、知曉了才將放入要購買的慾望裡,而著書者的思想已經在被翻閱的過程中被「竊取」了。不過在這個以書為城的異想世界裡,這是合法又公開的事實。

[閱讀全文]

喜樂/范春煌

對基督教的接觸,若從青年16-17歲算起、至今也有四十多年之久,對慕道者來說是很長的時間。其實從4-5歲,就在鹽水教會附設幼稚園上課,常聽許多聖經的故事,記憶最深刻的事是吃點心時,老師都要帶領禱告。鹽水老家鄰居住了一戶信主的大家庭,常常看他們家有很多人一齊唱歌、聚會,後來才知道,那是家庭禮拜。他們帶我到教會去禮拜,但那時候去教會,都是在等吃糖果、餅乾,尤其到了聖誕節更是期待有豐富的禮物。

[閱讀全文]

最短距離的幸福(一)/Mingku陳彥龍傳道

清早起來,看見床頭放著兩張千元大鈔,模糊的眼睛,頭腦閃過:「喔,回來過了」。外頭的溫度總是比不上在被窩裡暖暖的熟悉感,懶洋洋地起身,換上學校的制服,背起沉甸甸的書包,還是去上課了。

[閱讀全文]

從蒙古語聖經到阿美語聖經/李台元

十二月9日譚維義(Frank Dennis)醫師蒞臨本教會講道,聽著譚醫師述說他來台建立台東基督教醫院的歷程以及葉永青(Peter Torjesen,1892-1939)醫師的故事,讓我想起最近正在閱讀和整理的「阿美語聖經翻譯史」,竟與譚醫師的故事有蜘蛛網般的奇妙關聯,佳美腳蹤耐人追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