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對教會的心意/Mingku陳彥龍傳道

我想,大家在教會出入也有一段時間了,又或是才剛來到教會,無論時間的長短,我相信大家來到教會都有自己的一些期待跟想法,是尋求平安、是了解上帝的話、是生命有方向,又或是直白一點,來交朋友?先不管當初的理由是甚麼,我相信上帝自己的真理會慢慢調整我們信仰的方向,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這是應許也是確據,藉著耶穌我們恢復與上帝和好的關係;藉著耶穌我們越來越明白上帝的話語;藉著耶穌,我們得著永遠的生命。

[閱讀全文]

Mission: Impossible/陳穎慧

渴望認識上帝和渴望了解台灣的心,已經持續了很多年,我總有許多的藉口遲疑著不行動,只在心裡試著跟上帝禱告,自己在家裡看台灣歷史文化的書,一直到終於鼓起勇氣,走進了東門教會,感覺上像是個奇蹟,是上帝引領我,讓我能夠有機會在教會裡聽到老師的台灣史課程。

[閱讀全文]

20130324少契專欄

02/03 生活營in平溪
*此次活動同工
這次生活營,算是真的很有收穫,因為是自己第一次和同工們一起主辦一起帶領,很多事都是第一次嘗試,在這過程中,除了學習,也漸漸體會到過去輔導和幹部為我們辦活動的辛苦,雖然還有些不足之處,但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在日後的活動中一定可以越來越好。少契強大同工們我們加油! ---黃憶慈
這次的設施因為下雨變的有些難度,但是每個小隊還是努力完成!大家都很棒 ---謝逸萱
大家都很Good,希望接下來少契會更讚!願上帝與我們同在。 ---羅宜

[閱讀全文]

20130317少契專欄

大家好!我們是東門少年團契!我們是由一群國中到高中的學生所組成,用青少年較能接受的方式親近、認識及敬拜我們的上帝。從這個月開始,每兩個月我們會像這樣在周報上有「少契專欄」和大家分享我們這兩個月所做的事情,我們的聚會時間是每週日早上十點至十一點半,九點至九點五十則是少年級的查經時間,地點在禮拜堂B1,歡迎正值國高中的朋友們來和我們一同聚會!

[閱讀全文]

融化絕望的藥,是溫暖/貧窮人的豐富

子安的媽媽(簡淑真教授),是一位大學幼教系的教授,對教育工作充滿熱情。在2012年初診斷出末期胃癌,到我的醫院治療。她是我見過最為溫暖、有愛心的女人,也是一位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她有許多苦中作樂的名言,當有人質疑為什麼神要讓她受這個折磨呢?」淑真只說了幾個字:「這樣才顯出祂對我的特別啊!」是的,在死亡如影隨形、身心極度痛苦的情況下,還能時時喜樂。這是上帝給她最大的祝福。

[閱讀全文]

小地方,大注意/Mingku陳彥龍傳道

上個星期參加反核遊行,這是我參加過的遊行隊伍最多人的一次,不過我發現在遊行隊伍的行列中,有一些義工在負責隨行撿除垃圾,而且在遊行前,網路上不斷地宣傳要大家自己攜帶水壺跟小乾糧,我發現至少在長老教會的隊伍中,大家都是自己攜帶水壺,而總會也只提供水讓大家可以填裝,而且在隊伍經過醫院的時候,大家就會自動地安靜,沒有呼口號,也沒有放音樂,就是自動地讓醫院的環境有個安靜的空間,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學習。台灣要稱為一個進步的國家,就必須大家一起努力。

[閱讀全文]

馬偕最後的住家/林信男

基督教傳入台灣的初期,有三位與台灣醫界頗有關連的宣教師。其中最早的一位是馬雅各醫生。他是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生,自願到台灣行醫傳道。1865年6月16日馬雅各醫生開始在台南看西街所租的房子開始他的工作。另一位蘭大衛醫生也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他於1896年11月開始在彰化行醫傳道。他的兒子蘭大闢醫生(其實他們父子的英文名字都是David,為區分起見分別取大衛及大闢之漢字名字)今年曾代表其家族來台接受醫療奉獻獎。醫望雜誌今年4月號曾專文介紹其事蹟。第三位偕叡理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並非醫生,但他協助設立了今日鼎鼎有名的馬偕紀念醫院。他就是一般人所熟悉的馬偕博士。

[閱讀全文]

為未來留下美好的信仰見證/王鏡玲

無意間聽到台北東門教會服事15年的盧俊義牧師要退休,雖然和盧牧師只有幾面之緣,但是看過盧牧師的著作和電視講道,對這位能夠將牧會心得、生活時事與聖經詮釋,都做得如此認真、精彩而長久的信仰前輩,非常敬佩。2月24日這天從淡水趕去台北東門教會,參加盧牧師的退休感恩禮拜。禮拜堂內座無虛席,不過這不是送行,也不是退休感恩禮拜,而是差遣的新開始,一場感人的新歷史起點。我參加的是一場讓我感動落淚的差遣禮拜,禮拜中教會為劉漢鼎夫婦、曾雅欣、謝佩玲這幾位兄姊,投入台東癌症病人醫療服務事工祝福與差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