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少契園地/蔡慕昀

大家平安!好久不見了!少契專欄這次為大家帶來的是,暑假各式活動特別分享!每週日早上9點查經,10點到11點半為團契聚會,在禮拜堂地下室,歡迎正值國高中的會友們一起加入我們!:D

[閱讀全文]

企業要什麼,學校就教什麼/陳業鑫

教導兒童走正路,他自幼到老終身不忘。(箴言22:6)

當韓國成均館大學與三星集團合作,為企業量身打造人才時,我國的大學畢業生還困在22K的低薪困境中,人看不到未來,形成集體失落的世代。當年輕人盲目地進大學,浪費人生最精華、學習力最強的四年青春歲月,甚至一畢業就背負大筆就學貸款,卻仍找不到待遇理想的工作,又受到高房價、高物價的擠壓,對整個國家、社會當然充滿憤怒。

[閱讀全文]

會友來函/劉漢鼎

各位東門教會的長執,兄姊平安:

我們已經在八月中全家搬到台東,目前住在娜魯灣大酒店附近的醫院宿舍,環境相當優美、安靜。

剛搬進來時的確是手忙腳亂,由於這棟房舍先前沒有人住過,很多問題都需要找人來幫忙處理。

[閱讀全文]

理智與感性/林信男

聖經: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理智禱告;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理智歌唱。(林前14:15)
剛剛我們唱的詩歌「平安七月夜」,乃是基督徒針對台灣一般百姓視農歷七月為不祥鬼月的民間信仰,所做的基督信仰回應。民間所持不祥鬼月的觀念,也曾經呈現在醫療領域。過去的人曾盡可能避免在農歷七月住醫院,特別是要避免住院接受外科手術,以免被惡鬼煞到。此種對七月的恐懼,感性面多於理智面。其實早年醫藥比較不發達的年代,七、八月的台灣氣候炎熱,容易有細菌、病毒感染,但又缺少有效的抗生素來控制感染。加上七、八月又是醫院醫療人員異動,新手上任的期間。因此,從理智上來分析,此段期間相對起來本來就比較會有意外狀況發生,不必把「惡鬼」扯進來。

[閱讀全文]

研二時有一堂課,老師要我們閱讀一本書,書裡有好幾個作者寫的文章,讀完之後要寫六篇讀書心得,每一篇只要三百字左右,而且還要求我們不要引經據典,不寫書摘,只要寫出我們的經驗和感想。乍看之下,這好像是一個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作業,但沒想到開始寫第一篇之後,才發現非常困難,因為每一篇看完之後有很多想法,在加上用一些經驗做為例子,很快就會超過五百字,而且對一群常被要求寫一至二千字報告的神學生來說,三百字比三千字還難,正如作者所說「簡約是基本,不是容易」。
不過,我覺得那是一個很好的學習,一來是我本就不是很喜歡寫長篇大論的人,再者因為字少,我必須要將想法去蕪存菁,找出最重要的觀點,一如講道學老師所教在講道中「一個焦點,一個功能」。

[閱讀全文]

會友來函/思岑

明儒傳道、昭璇傳道娘、彥龍傳道、東門各位長執與兄姐收信平安!

來到 Duke University所在的Durham 已經兩星期了,第一週安頓生活、第二週則是學校的orientation,目前已經大致適應這裡的生活。

[閱讀全文]

流浪者之歌/Abus Takisvilainan阿布思神學生

「一郎,回家去喝酒吧!喝我們釀的酒,它能讓你自由,隨興自如,喝醉吧!醒來之後你就會了解。」----莫那與一郎在河邊對話
《賽德克巴萊》
傳統:「孩子,你還要在外面流浪多久?山上的路快不認識你了。」
現代:「我回不去,因為山下的世界讓我有錢,有知識,我可以像平地人那樣生活。」
傳統:「孩子,你的錢可以買什麼?你的知識可以帶來什麼?山上的樹林,海邊的沙已經漸漸失去,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失去?」
現代:「我的錢可以買溫飽,我的知識可以帶來社會地位,你不是要我出人頭地嗎?我要讓平地人知道原住民也很厲害,他們就不會歧視我們,這樣不好嗎?」

[閱讀全文]

李庥牧師1875年東台灣旅行記2/劉漢鼎 譯

雖然天花流行在某些部落奪走了近半的人命,奇怪的是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座墳墓。當丈夫或妻子過世時,他或她會被埋在兩人的床下。假如丈夫先死,妻子至死都不可以離開她的住處。她可以選擇再婚,但第二任丈夫必須進來與她同住。至於家族的其他成員過世則是埋在屋子中央或門口,埋的深度和歐洲人差不多。有些族裏的老年男子會掛竹子做成的耳環,差不多軟木塞大小,內襯有貝殼的裝飾。這種裝飾以前很流行,但後來中年人和年輕人卻越來越不敢戴,他們耳上雖有耳洞,卻沒有掛耳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