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教會如何增長—從初代教會的團契生活談起

當我們談論「教會增長」時,往往會聯想到人數的增加,無論是主日禮拜的出席人數或團契聚會的規模。近年來,許多新興教會如台北靈糧堂、新生命小組、「The Hope」等迅速發展,讓不少人對傳統教會的人數停滯甚至流失感到憂心。然而,我們必須釐清:「教會增長」真的是教會應該追求的目標嗎?還是那只是上帝所賞賜的果子?

[閱讀全文]

我為什麼作基督徒?/曾榮振

誰是基督徒?為什麼是基督徒?為什麼作基督徒?......諸如此類的疑惑,在我信主之前,經常捫心自問,卻始終沒有滿意的答案,最後在一知半解下收場,不了了之。

[閱讀全文]

繼續書寫教會的歷史~牧者離世的省思

上週日早上七點半,我們敬愛的鄭連德牧師在家中蒙主恩召,消息傳來,許多兄姊都感到萬分不捨。自東門教會開拓以來,已有七任牧者,鄭連德牧師是第三任牧師。雖然他已離世,但他對教會的貢獻與影響不會因此消逝,反而將繼續塑造我們的信仰與共同體的身分,使我們更加認同自己是東門教會的一分子。

[閱讀全文]

不要再站著望天了!

在《使徒行傳》第一章,我們看見復活的耶穌與使徒們共度四十日,期待他們在未來祂離開之後,可以透過聖靈的同在繼續延續祂所做的事工。而離別的日子總是要到,就在他們聚集的時候,耶穌回答他們最後一個問話,就突然被接升天。即使他們對耶穌的離開早就有心理準備,面對新的階段的開始,使徒們仍然躊躇不安。因此,當耶穌離開他們的視線,他們仍站在原地望天,這時,有兩位穿白衣的人來到他們身邊,提醒說「加利利人哪,為什麼站在這裡望著天空呢?這位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看見他怎樣升天,他也要怎樣回來。」(徒1︰11)

[閱讀全文]

2025年上半年全教會教育講座概要

2025年上半年全教會教育講座將於3/23、4/20、5/25舉辦,邀請林益仁教授專講。教授現任職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專攻生態、博物館學,並投入台灣生態教育與實作多年,同時他也是台中東榮教會的長老。

[閱讀全文]

擁抱痛苦

從去年的世界棒球12強到過去這週的棒球經典賽資格賽,台灣的棒球熱潮似乎到了最頂點了。去年,台灣隊得到冠軍的畫面相信許多國人都仍記憶猶深,讓人對於台灣棒球有很大的期待。不過,這次的資格賽一開始似乎又讓國人陷入了谷底,因為在第一戰就敗給非傳統強隊的西班牙,後來雖贏了南非,卻在第三天輸給了尼加拉瓜。這樣的結果,讓許多人開始在網路上發表極度悲觀的意見,甚至開始檢討教練、選手,甚至有些人恣意謾罵。然而,他們卻在附加賽破繭而出,全隊將士用命,克服了壓力,擊敗了在第一戰讓台灣隊慘敗的西班牙,取得了明年的經典賽正賽的參賽資格。因此,整個網路上一片歡欣鼓舞的留言,之前的批評、謾罵卻消失得無影無蹤。然而,對這些選手真的是公平嗎?這些選手面對可能受傷的風險、身體疲憊,以及錯過春訓紮實的訓練,這都可能影響他們的棒球生涯。確實這些批評、謾罵對他們真的是不公平,好在他們克服了這些壓力和痛苦,最終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閱讀全文]

在基督裡成為合一的群體(使徒行傳簡介)

使徒行傳與路加福音有同一個特色,那就是他們寫作的動機都是寫給一位叫提阿非羅的(路1:3;徒1:1)。提阿非羅是當時常見的希臘名字,意思是「愛上帝的人」或者是「上帝的朋友」。他是一個真實世界的人,不是使徒行傳作者所杜撰的人物,他可能是一位敬畏上帝的外邦人,但他熟悉猶太聖經,不過對基督信仰仍有疑問,尚未完全融入教會群體。

[閱讀全文]

東門故事你我祂/東門故事你我祂

──感謝神!東門教會設立原住民聚會30週年。

回到30年前
1965年代開始,許多臺灣青年知識分子都希望到臺北闖一闖,尋求各種求學及工作發展的機會,原住民何嘗不是呢?別了故鄉,別了族人來台北築夢。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