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日本災後重建義工團/吳耀中

求學過程順利的大專青年我,理當應該盡全力去奉獻自己的力量與能力,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希望種子與溫暖關懷傳遞在仙台市的各個角落,這是我們應當的責任與義務,能夠有機會認識日本朋友是何等的幸福與快樂的事情。用心體會用真心傾聽,人與人間的相處,將在每個人心中產生奇妙的元素與無比的悸動,就是在災區綻放出自己的光和熱。

[閱讀全文]

無語問蒼天/Mingku陳彥龍傳道

天氣終於變冷了,也下了大雨,厚重的外套紛紛出籠,行在路上溼答答的,好不方便,但這不也是上帝的創造與供應嗎?人的心轉換一下,就會看見世界的美麗,不是嗎?為著四季的變換感謝神,為著冬天不冷、夏天酷熱也感謝神,為著陽光普照感謝神,也為著大風大雨感謝神。存著感謝的心,不是將事情都合理化,而是讓我們有力量去面對生活上許多不如人意的事情。

[閱讀全文]

壹、 作者:吉爾‧提伯
繪圖:呂克‧梅朗森
翻譯:劉清彥

導讀:傅鳳枝
 本書的作者與繪圖者分別是加拿大著名童書作家與插畫家。本書讓他們二位並獲2002年加拿大總督文學獎。以死亡為主題的「曼先生的旅行」作者是寫給所有會作夢的大人和小孩看的,他的文字帶給讀者各種生命的感受,讓他們悲傷、歡喜,讓他們相信生命。為本書插畫的呂克‧梅朗森,不僅追隨文字,以詩意般莊嚴柔美的構圖;表達出那看不見的深沉,同時將自己單純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染給讀者,看見困頓生命的前方仍有希望之路無限延展...。

[閱讀全文]

我們以後再相見了/鄭仁安

2012年10月30 日
想了想一週很快的過去,就在10 月19 號那天上午在北榮教會幫忙打疫苗時,我的阿嬤,大家的牧師娘、牧師嬤回天家了。妳一直等到二叔從美國趕回來才放心的回去,還記得十月9日那天不知道是甚麼催趕著我回家,到台北也馬上到醫院看妳,當時的妳很虛弱,開始洗腎讓妳全身水腫,看到我的時候,還是叫了我的名字然後對我笑了笑,那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了,我在22日那天才回家,流感疫苗施打終於結束,跟長官請了一個禮拜假回家,陪伴阿公跟大家。

[閱讀全文]

人生如戲/Mingku陳彥龍傳道

在書房的牆上,貼滿了這幾年來曾經看過的電影的劇照,或是朋友寄來的卡片跟明信片,還有以前買的一些明信書卡,當然也要放自己的照片啦,有時候看著牆上的這些四四方方的劇照、人物,都會覺得,是啊,人生不過就像是一齣戲,這齣戲有導演,但沒有編劇,演員可以自由發揮,導演也不一定會太出來管事,但演得好不好,可能要到落幕的那一天才會知道,票房高不高,在演的過程都不算數的。

[閱讀全文]

貧窮人的豐富/方麗華

在美國時,黑人不准別人叫他Nigro(黑鬼),black(黑人)才是可用的正式稱呼言語。對我而言,這兩個字,沒有特別的差異。同樣地,山地人與原住民,我也認為是同義字。黑人過去遭受白人種族歧視的欺壓,在極大的痛苦中,發展出在卑微生命中找尋出生活的歡樂。唱歌與自嘲成為他們生命底層的強大力量,同時上帝又賜給他們有美麗的歌喉。

[閱讀全文]

這禮拜把約書亞記查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下一卷書將要查考哥林多後書,歡迎有興趣的兄姊一起來參加社青查經班(隔週的星期四晚上七點半)。我自己很喜歡約書亞記,我在台神的畢業論文就是以這卷書為主軸,來探討跟思考當時後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就是迦南地的時候,住在迦南地地區的人們,怎麼去回應這件事情。我一直覺得這是個有趣的議題,其實出發點很簡單,「為什麼我住的地方現在要讓給外來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的想法,對於聖經裡面很多疑問的為什麼,不過都不是從「主流」的角度,卻是從比較「反骨」的思考點。

[閱讀全文]

美國行之紐約/Mingku陳彥龍傳道

連日來一直聽到美國東岸因為颶風來襲,已經造成許多災情,可以說是近年來東岸最大的一次風災了。新聞說紐約的下城區灌進了大量的海水,地鐵也無法通行,地面公車也是暫時停擺中,看到這幅景象,想想自己九月還在紐約搭乘地鐵跟巴士跑來跑去,從上城區做到下城區,又從下城區走回上城區,這樣來來回回不知幾趟,著時像個鄉巴佬在逛紐約大街。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