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教會的本質

在古倫神父與吳信如老師所著作的《當我們同在一起》第二章談到了〈從靈性角度看教會與機構的本質與運作原則〉。在其中,提到了「對於聖本篤來說,基督徒團體就是一個經驗上主的地方」。在教會的團契生活中,透過敬拜經驗到上主,也透過日常生活經歷上帝。特別是,當我們彼此關懷與對話,往往在互動之中經歷到上帝的醫治與和好的臨在,就如同詩篇133篇提及了弟兄姊妹和睦同居是多麼幸福與快樂的事。

[閱讀全文]

雙重標準~《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觀後感

在Netflix一部新的影集《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透過探討身心科的病症來探討人生的問題,其中探討了情緒障礙、社交恐懼症、幻想症、恐慌症、憂鬱症以及思覺失調症等等。對於不是身心科專業的我來說,透過這影集可以更了解這些病症,至於是否完全正確在描述這些病症,那就必須由專業醫師來判斷。我認為這部影集成功的地方,不只是試圖讓人了解這些身心科的病症,也透過劇情讓人了解,即使沒有生病的人,面對人生的各種情況與挑戰,有時候仍會呈現出這些病症的特徵。然而,我沒有打算在本文探討與這些病症相關的劇情,而是在劇情中,女主角面對病患家屬的刁難。

[閱讀全文]

在謙卑中感受到上帝的臨在

在兩週前的週報《牧師專欄》中,有提到古倫神父與吳信如老師共同著作的《當我們同在一起~教會服事與機構發展的靈性基礎》這本書。其中,在第一章談論〈在教會與機構中應有的靈性態度〉。一開始,就提到了在《聖本篤會規》序言以及第四章中,都提到基督徒團體的靈性基礎是「謙卑」。對基督徒來說,謙卑意味著是在生活中謙卑地傾聽上帝的話、耶穌的話,並以此為生活。不過,這章也提醒,上帝的話不只是透過傾聽聖經來了解,也透過傾聽人內心的渴望來辨識。教會牧者、長老等教會的屬靈領導者,若忽略人內心需要的渴望,便無法意識到每個人內心對於上帝的渴望,這樣就會失去對福音的熱情,就無法激起信徒對信仰的獻身與熱情。

[閱讀全文]

來上課吧!—(應該)還有你沒學到的/李宜樺

出社會打滾幾年後,常聽同學說:「好想回到以前上課時單純的時光喔!」

其實這話我從不認同,不是因為我的工作不辛苦、生活沒壓力,而是課堂上的學分我學過了,校園裡的同學交際算不上是社會,其中沒什麼可歷練的,我反而是從小就希望趕快長大進入社會工作,畢業前同學在計畫報考研究所、留學的時候,我反而早打定主意不繼續待在校園裡了。

[閱讀全文]

關於萬聖節

近幾年來,每到十月份的時候,若去大賣場,譬如Costco、家樂福...等等,就會看到許多角色扮演的物品,原來,這些都是因應10月31日的萬聖節所賣的商品。過去,「萬聖節」頂多只是在新聞媒體上出現的節日,常常看到西方孩子在萬聖節的時候,去到商家或別人家裡按門鈴,並且對大人說出「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的話就搗蛋!」),店員或主人就會拿出糖果、巧克力或小禮物給孩子。曾幾何時,這樣的畫面也出現在台灣生活的我們,不僅僅是孩子在玩,幼兒園、國小、國中在學校無論是課堂上或私下都會有類似的活動,而在坊間,也有許多為了年輕人所設計的萬聖節party。

[閱讀全文]

榮神益人

《當我們同在一起~教會服事與機構發展的靈性基礎》是古倫神父與吳信如老師合著的一本書,七星中會北二區區會指定閱讀此書並在區會讀書分享。在前言的部分,提到了吳信如老師研究了古倫神父出身的聖本篤修道院的《聖本篤會規》與加爾文宗的神學信仰相當一致。古倫神父也肯定這點,在書中提到《聖本篤會規》與基督教信仰傳統兩個重要的信仰支柱~「榮神益人」、「信徒皆祭司」作比較,來自新教改革宗與天主教的傳統可以彼此互補。

[閱讀全文]

信仰者的責任

最近,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再起,主要是從 10 月 7 日清晨,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 Hamas)無預警向以色列發射數千發的火箭。以色列、巴勒斯坦之間,本來就有緊張關係,也經常劍拔駑張,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因為這場攻擊使得以巴衝突持續超過一週,戰爭沒有止息的跡象。前幾天,加薩走廊的一間醫院被飛彈攻擊,更是造成五百人以上的人死亡, 實在令人不捨。光是這一週的衝突, 就已經造成雙方共有五千人以上的人死亡,超過一萬人以上的人受傷。以巴衝突有許多的歷史因素,兩邊各自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雙方都認為巴勒斯坦地區是屬於上帝、真主阿拉賞賜給他們祖先的地,都是屬於他們的。或許,我們每個人對於以巴衝突有各自的立場和判斷,但我們必須要很小心。在新聞報導中,有許多時候會用台灣、中國的關係來比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關係,或許,有些地方是很像的,但是,卻也有更多不同的地方。總之,我們要很小心去看待以巴衝突, 盡可能不要太快去做出任何的價值判斷。


[閱讀全文]

在驚惶中上帝與我們同在

這週,「週間查經班~以賽亞書」討論到一個議題「若是我們的生命無法逃避『驚惶』,那我們要『驚惶』什麼呢?」即使再怎麼堅強的人,在面對生命中各樣不同的困難、挑戰,可能是工作、事業遇到挫折,家庭、婚姻遇到了瓶頸,可能是在服事上遇到許多令人心灰意冷的事,無論是個人的挑戰、困難,也無論是團體性的挑戰、困難。特別是,當發現自己似乎無能為力去面對時,心中會有許多的驚惶、害怕。一旦陷入了「驚惶」的情緒中,卻發現自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抉擇,導致事情越弄越糟糕,甚至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