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軟弱之時,亦是剛強之時/林孟鴻

第二天,七七南海劇場的演出,在大風大雨中準時敲鑼開演。無畏風雨仍然前來的觀眾,為我們帶來了溫暖與激勵。有遠從桃園準時來捧場的好友;五位輪椅的朋友也沒有缺席;更有二位視障朋友,帶著導盲犬來「聽戲」,還問說什麼時候還有演出,他們想要再來。

[閱讀全文]

在行動中尋找到上帝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曾被問「我在哪裡可以找到上帝?」他的回答是「上帝不在教堂或會幕裡,不在聖書(聖經)中,不再最虔誠信徒的心中」,而是在「人際之間」。對於信仰者來說,無論是教堂或會幕都代表上帝與人同在的地方。而布伯卻強調是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中,才能找到上帝。

[閱讀全文]

上週,教育組辦理全教會聚會,邀請舊約教授曾宗盛老師演講,主題是「台灣教會如何面對『反猶主義』的暗黑歷史?」。在演講中,談論到「反猶主義」如何形成與發展,最終,反猶主義釀成很大的悲劇。其中,規模最大的悲劇就是德國納粹時期的大屠殺,大約600萬猶太人被殺。面對這樣的黑暗歷史,有時候我們會想包括希特勒這些掌權者,是需要有多大的仇恨讓他們願意昧著良心做這樣的事。當然,反猶主義的起源是來自於對於宗教信仰的了解,基督徒認為猶太人就是殺死耶穌的群體,希特勒卻因此而遂行其政治目的,可謂殺人不眨眼,必然也不能只怪「反猶主義」。

[閱讀全文]

跟隨好牧者

一直以來,基督徒都認為自己是羊群,期待有一位「好牧者」來帶領我們。因此,當來到教會的時候,就期待傳道人包括牧師、傳道扮演「好牧者」的角色來牧養我們。確實,傳道人被呼召來帶領教會兄姊追求信仰,透過讀經、禱告、服事⋯⋯等等來更認識上帝。因為如此,傳道人就應該好好牧養教會兄姊的這群羊群,這是上帝所託付給教會牧者的使命。只不過,有時候,我們會感受到有點受傷,因為有傳道人並不能符合我們心目中那個「好牧者」的角色。有時,確實是傳道人沒有扮演好他們自己的角色,有時,卻是身為羊群的我們誤解了誰才是真正聖經中所描述的「好牧者」。

[閱讀全文]

台北東門教會即將成立二手書房/鄭仰生

有鑒於教會會友家中有很多查經、靈修的宗教書籍,常因儲藏空間不足,丟棄又可惜,造成困擾,如能與會友分享,讓好書延續生命,造就更多會友。

[閱讀全文]

近日,台灣政治圈不太平靜,無論綠營、藍營或白營都有人陷入司法的麻煩之中。由於在還沒有三審定讞之前,本來就應該無罪推定,在相信司法的前提之下,不需要直接就妄下定論,未審先判「誰有罪」、「誰沒有罪」。不過,由此可見,政治這條路並不好走,尤其是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概念下,能夠全身而退的人,不是聖賢,就是上帝特別看顧保守的人。尤其是,當一個人有了政治上的權力之後,就如「魔戒」一樣,很難抗拒權力所帶來的誘惑。一旦政治人物經不起誘惑而去做不應該做的事,便可能是「自取滅亡」的開始。

[閱讀全文]

在蘭嶼處處看見上帝奇妙作為/盧俊義牧師

八月2至4日,我們一行六個人,包括我和淑英、東基的劉漢鼎醫師,以及和信醫院的邱倫瑋醫師夫婦、護理師謝佩玲等六個人,我們一起相約去蘭嶼參加「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創辦人張淑蘭長老所推動創立的「希望療園」建築工程落成感恩禮拜。

[閱讀全文]

真正的平安

這次休假應邀參加雅布書卡嫩護理所「希望療園」的關係,有幸去到蘭嶼住了幾天。在蘭嶼,有一個現象,那就是動物與人相處相當和平。在台灣,大部分的野狗、野貓,人一靠近常常都會跑遠,而在蘭嶼,即使很難親近人的貓常常就很自然地接近人的身邊,甚至有的還會主動與陌生人撒嬌。更有特色的,在街道上或在路上到處都看得到羊和豬,島上居民和這些動物彼此尊重。因此,在蘭嶼的生活總是比在台灣的生活內心多了一點的寧靜,或多或少來自與大自然的和平相處所帶來的平安。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