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替罪羊~《毋以神為名》第四章讀後感

對於基督徒來說,「替罪羊」這個詞,第一時間一定會想到十字架上的耶穌。就如同舊約的贖罪祭一樣,人們獻上羔羊為祭,替代人受罪,讓人得著救贖。耶穌成為「替罪羊」,替代人的罪獻祭,也彰顯上帝對人的公義、憐憫與慈愛。耶穌所做的,並不是人經常會做的,即使對於自己的父母、孩子或親人,「替罪羊」的行為,偶一為之是可能的,長遠下來,人總是替自己著想,很少能夠犧牲自己的利益,單單求別人的益處。在社會上,更多的是期待別人成為自己的「替罪羊」,若需要的時候,總是盼望犧牲別人,好成就自己。

[閱讀全文]

《編織家園》出版感想/歐蜜偉浪

《編織家園》這一本書能夠順利出版,特別感謝北醫益仁教授、衛城出版社惠菁總編及主流出版社超睿社長大力協助及鼓勵下才能完成,謝謝您們。

[閱讀全文]

讀經心得分享:信仰也有二手的嗎?/楊台鴻

想開車,買不起新車,可以買中古二手車,信仰也有二手的嗎?

[閱讀全文]

二元論~《毋以神為名》第三章讀後感

上星期三,台北市發生了一個重大槍擊案件,包括兇手在內,共有五個人在這槍擊案件中死傷。一般人很難想像,無論是有多大的仇恨,選擇用這種激烈的手段想要試圖解決。通常,我們用「反社會人格」來定義這樣的人;不過,在大型戰爭中,那些殺敵萬千的軍人,個個都是「反社會人格」嗎?在整個歷史中,包括聖經所描述的那些戰爭,若是站在某一方的角度,好像那些殺人無數的我軍,個個是英雄,同樣的情況若是在敵軍,那就是殘忍恐怖的殺人魔?難道,支持我軍為了打贏勝戰而殺人的人,也是反社會人格嗎?若不是,到底是怎樣的情況,會讓一般人支持殺人呢?當然,若像烏克蘭一樣,為了對抗侵略而不得不傷害敵軍,可能又是另外一個議題。

[閱讀全文]

暴力與身分認同~《毋以神為名》第二章

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是講述一個數學家艾倫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在二戰中幫助盟軍破解納粹德國的軍事密碼的真實故事改編。當時,納粹德國有一台號稱當時世上最精密的情報儀器~「Enigma」密碼機,艾倫和一群專家被授命破解密碼機,試圖得知德國軍隊的情報,好讓他們有機會打贏戰爭。最後,他們解密成功,幫助二戰可以結束。在電影的最後,提出了根據現代歷史學家的研究,這至少讓二戰少打兩年,估計超過1400萬人可以倖免於難。在電影中,以解密為故事主軸,不過,卻探討了許多人與人互動的困境與情感。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討論人在遇到危難時的反應,以及使用暴力的結果。

[閱讀全文]

愛的傳承/林恩朋

鄭陳淑文牧師娘(1930.10.4~2012.10.19)是陳思聰牧師(1893~1975)李款牧師娘(1900~1985)的第六位子女,出生於台南太平境教會牧師館。

[閱讀全文]

大家來查經:11月主題式查經/楊台鴻

養成讀聖經的習慣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教會為了鼓勵年輕人讀聖經,10月第一個主日已開始主題式查經第一棒,主題是基督徒與金錢,聖經中有兩千多節經文說到錢,耶穌的比喻一半和錢有關,顯示耶穌喜歡用錢教導我們的生命,所以你和錢的關係就可以看到你和上帝的關係。

[閱讀全文]

「利他的邪惡」~《毋以神為名》

這七、八個月來,俄羅斯對於烏克蘭所發動的侵略戰爭,這不只是造成兩國之間的衝突,更造成國際局勢的緊張,全世界主要國家,漸漸形成兩邊。到目前為止,除了主要的俄烏戰爭以外,其他國家雖有一些軍援,目前還算節制,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演變成第三世界大戰。其實,就像在二月俄烏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孩子曾經問我:「俄羅斯為什麼要發動戰爭呢?」孩子問的不是兩國之間衝突的原因,他只是無法理解為何有國家領導者要發動戰爭,戰爭不是會造成很多死傷嗎?對的,從人的理性來說,戰爭會帶來的傷害是很明顯的。然而,人們總是抓著某種「大旗」好讓自己可以參與戰爭,不會讓自己感到做錯事。俄羅斯的普丁就緊抓住「民族」這個大旗,找到自己發動戰爭的理由,最終讓世界陷入極大的不安之中。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