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法律人是如何看待犯罪的人?/姚孟昌教授

這禮拜在東門學苑跟學生談死刑議題。讓我想起幾年前跟大一學生上課時講起法律人該如何看待犯罪的人,特別是如何看待死刑犯。
我問學生是否聽過耶穌與一個犯通姦罪女人的故事?
學生: 「蛤?老師,耶穌也有小三?還是耶穌去當妨礙人家家庭的小王?」

[閱讀全文]

放手給上帝

當我的孩子開始升上國中之後, 開始體會放手的重要性。每個孩子都一樣,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也會質疑或挑戰父母的想法。或許,當父母的,不一定完全認同他們的想法,有時候看不慣,就想要糾正他們。不過,若我們記得自己年輕的時候,或許比現代的孩子更加聽話,卻也是經歷所謂的「叛逆」的時期,對於父母的話並不是全然接收。從現代的觀念,青少年「叛逆」是學習當「大人」的必要過程。因此,做父母的,若能夠學習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錯誤,在必要時用引導的方式,讓他們學習怎樣當一個成熟的大人,讓他們順利脫離「叛逆期」。

[閱讀全文]

永恆/楊台鴻長老

傳道書第三章第 11 節說到上帝為萬事特定適當的時間;他使我們有" 永恆"的意識,卻不讓我們完全明白他一切的作為。這段經文按字面解釋是有困難的,好像上帝不讓我們完全明白何謂"永恆";幸好,保羅在羅馬書第一章第 20 節解決傳道書的疑問,提到上帝"永恆"的大能和神性,其實從創世以來都看得見,是由他所造的萬物來辨認出來的。

[閱讀全文]

《漫長的告別》~觀後感

對許多人來說,每天如常的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會不甘寂寞,想盡辦法讓自己過一個充滿挑戰的生活。無論如何,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一些事情所打亂。現實生活卻不是如此,常常會有一些變數、超過自己預想之外的事發生,譬如自己或親人生重病,事業出現重大危機...等等。或許,有人遇到這樣的情況仍然把它視為挑戰,卻也必須承認面對這些變數必須花更多的心力才能夠處理好。

[閱讀全文]

電影《我是千尋》~觀後感

在Netflix的日本電影《我是千尋》,是一部沒有太多激情的電影,透過平鋪直述的手法,漸漸吸引觀看者在劇情中,慢慢觸及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漸漸地看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受傷的心靈。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是一位曾經在聲色場所工作的性工作者,當她離職之後,前往一個小鎮的便當店打工。電影就在講述她在那個小鎮裡,與內心受傷的人們相遇的故事。

[閱讀全文]

新一季主題式查經:身心靈平衡/楊台鴻

創世記第一章寫到上帝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人,並讓我們管理魚類、鳥類,和一切牲畜、野獸、爬蟲等各種動物。很明顯的不是要殺光所有的動物,而是要好好管理,維持一個生態的平衡。接下來這一季主題式查經,要開始討論平衡,從身、心、靈三個角度來看平衡。神既是按照他的形象創造了我們,所以我們就從學習如何認識我們所擁有的形象開始。

[閱讀全文]

林朝棨教授(1910.5.26-1985.7.4)是台灣第一位地質學者,一生的研究對台灣有許多重大貢獻,但為人謙遜溫和,市面上幾乎沒有特別介紹林朝棨先生的專書,美好腳蹤29《舅公的寶貝 地質學家林朝棨的故事》以繪本的角度,引領大家來了解他。

[閱讀全文]

與苦難的人同行

面對苦難,許多人會安慰受苦的人說:「苦難是化妝過的祝福。」這句話基本上是不會錯的,但是,這通常是經歷過苦難,體會到上帝的祝福之後,所說出來的話。當我們帶著這句話去關心那些生病、受苦的人的時候,若隨意將這句話說出口,往往讓對方無法感同身受,反而會被誤會沒有同理心。因為,在面對苦難的當下,確實是受苦的,連耶穌面對受難時,他在客西馬尼園也曾禱告上帝盼望將這苦杯拿走,而當在十字架上快要斷氣時,也曾抱怨上帝為何離棄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