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乍暖還寒的春天,馬祖四鄉五島的中、小學生來到臺灣,前往雲林草嶺地質公園,與當地草嶺生態地質小學進行臺灣地質公園深化教育交流。無獨有偶,4月14日,東門學苑週末講座課程也前往野柳進行校外教學,來場「地景產人文─述說野柳的在地故事」認識地質公園(geopark)知性學習,學員則是一群終身學習者。

[閱讀全文]

鄭惠雀姊妹來函

神說不要停止聚會....。
感謝主!也感謝東門教會!在我陷入黑暗深淵時,有主日直播陪伴躲在角落的我,讓我藉著程牧師的訊息來感受神對我的安慰與訊息。半年的日子,神藉由直播的訊息,一步一步帶我走到有亮光的地方,一點一點的加添我的勇氣,讓我能再次走出家門,進入神的殿!

[閱讀全文]

如何閱讀約翰福音/郭榮彬

一、約翰福音閱讀順序
①1:1〜4:54
②4:54接6:1〜7:9
註:6:1〜7:9是和4:53〜54
地點都在加利利
③7:9接5:1〜5:47接7:10〜52
註:均是在耶路撒冷的事蹟)
④7:52接8:12〜9:41
註:7:53〜8:11古代抄本有些無此段而放在路加福音21:38之後,此段用語有約翰福音書未曾用過的語言。如「經學師」「橄欖山」等,且和路加福音21:37〜38同樣發生在橄欖山。
⑤9:41接10:19〜21
註:10:19〜21有關盲人治癒後的爭議,所以應該歸於該項爭論之後。

[閱讀全文]

你的名字/黃柏威

你總覺得自己在尋找什麼嗎?好像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少了什麼?但卻又說不上來...

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裡一開始,男主角瀧與女主角三葉就透過他們的旁白自述,表達了上述的感受,好像心裡總有一個空,而每天的生活,都像在尋尋覓覓,希望能找到填滿這個空缺的事物,也許是一個人、一場風景、一種體驗等等。

[閱讀全文]

失落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遺跡/曾榮振

2005年2月,我從聖保羅搭機飛越安地斯山脈,降落在祕魯首都利馬(Lima),這是個擁有800萬人口的城市,也是三分之一祕魯人的家。
當時,南半球恰好盛夏,在亞馬遜流域赤道的氣溫可能高達37℃,而在我抵達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時,正是海拔3,500公尺處,當地正值隆冬。
16〜18 世紀,利馬曾經是西班牙帝國的首都,當年版圖涵蓋今之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然而,因為西班牙掠奪成性,瀰漫殖民心態,導致國力日衰,最終在1824年崩解。

[閱讀全文]

做什麼,要像什麼!/林以撒

小時候,作學生的我們一定常被老師或是父母親用這一句話來要求,那就是:「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大概的意思是期望我們做任何事情要盡心盡力,要負責任,因為只要我們付上了足夠的心力,事情總是看得見成果。這樣的教導,最具體的要求就是:「坐要有坐姿,站要有站姿。」因為從一個人或坐或站的姿勢,多少可以看出這個人做事的態度!這就是我們所受的教導。長大後,我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種訓練,甚至在教會的工作上,這句話-「做什麼,要像什麼!」讓我學習不少。

[閱讀全文]

你去照安呢行/林文哲牧師

經文: 路加福音10:25~37
文字整理:林士文、林仁惠

〈路加福音〉10章25至37節這段經文,在兒童主日學常做為宗教教育教材,一代傳一代,我們給它定一個標題:「好撒馬利亞人」。之所以稱為「好撒馬利亞人」,乃是因為經文中有對照組,那就是祭司和利未人。他們對待那名遇到強盜且被打個半死的路人的態度及處理方式,凸顯出了撒馬利亞人的好典範。

[閱讀全文]

為上帝成為異鄉人(下)/林信男

偕叡理(George Leslie Mackay)
馬偕牧師的中文名字叫偕叡理。他在1844年3月21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的佐拉(Zorra)村。1870年從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畢業。1871年辭別加拿大親友,搭船到台灣打狗(高雄)。1872年北上,3月9日搭船抵達滬尾(淡水)。決定在淡水開始他的傳教工作。1872年4月在淡水開始孤單展開佈道工作。他非常努力學台語,他先試著接近放牛的牧童,並從牧童學俚俗的台灣話。到5月就用台語作了第一次講道。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