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德國村」遊後感(二)/曾榮振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6-02-14 23:34
巴西「德國村」遊後感(一)/曾榮振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6-02-07 23:28
所謂「德國村」,是華人習慣上的簡稱,因住民多為德國人後裔而得名。它的實質地名叫做Gramado E Canela,位在巴西東南方南大河州(Rio Grande do Sul),首府Portu Alegre北方80公里丘陵上。
世人只要提到巴西,就會聯想兩個印象:一個非常貧窮,一個非常富裕。前者涵蓋中北部大到難以想像的亞馬遜流域,分佈著多重混血民族,有一貧如洗的叢林部落,有一餐沒一餐的貧民窟,還有眾多徘徊貧窮線以下。後者指的是南部四個州,住民多為歐洲白人後裔,經濟實力驚人,有四成可耕地坐落這塊大地上,掌握這個國家的近半財富,南大河州儼然領頭羊。
德國村平均海拔800公尺,冬暖夏涼,景色絕美,號稱「巴西的瑞士」,並非浪得虛名。
世人只要提到巴西,就會聯想兩個印象:一個非常貧窮,一個非常富裕。前者涵蓋中北部大到難以想像的亞馬遜流域,分佈著多重混血民族,有一貧如洗的叢林部落,有一餐沒一餐的貧民窟,還有眾多徘徊貧窮線以下。後者指的是南部四個州,住民多為歐洲白人後裔,經濟實力驚人,有四成可耕地坐落這塊大地上,掌握這個國家的近半財富,南大河州儼然領頭羊。
德國村平均海拔800公尺,冬暖夏涼,景色絕美,號稱「巴西的瑞士」,並非浪得虛名。
尋找馬偕牧師的水蠟樹(二)/劉漢鼎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6-01-31 11:05
尋找馬偕牧師的水蠟樹(一)/劉漢鼎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6-01-24 21:54
2015年12月下旬,我們全家跟著初鹿教會的主日學老師同學們一同前往台東馬偕醫院的新大樓9樓參觀宣教牆。宣教牆記錄了1875年第一位乘船來到台東的李庥(Hugh Ritchie)牧師的事蹟,同時也介紹了北台灣第一位宣教師馬偕(George L. MacKay)牧師的生平故事。主日學老師特別介紹到,馬偕牧師除了傳福音的工作之外,也引進了多種經濟作物和觀賞植物,來改善農民生活,美化環境。馬偕引進的植物,如高麗菜,紅蘿蔔,甜菜根,夾竹桃,變葉木,九重葛等等,都是我們今天相當普遍常見的植物,但是其中有一種馬偕牧師引進叫做「水蠟樹」的植物,我就完全不熟悉,也從來沒聽說過。主日學老師知道我對認識植物很有興趣,不過問起我來,我也只能搖頭以對。
你是否禱告?/林碧桃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6-01-17 18:05
記憶中的他者教我的事/PURPLE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6-01-10 22:00
人生最難學的一課——無私的愛/曾榮振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6-01-03 16:42
台東縣海端鄉 布農族加樂教會/林恩朋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5-12-27 23:07
2015年11月22日我們教會舉行原住民聚會成立二十週年紀念禮拜,當原住民上台高唱起阿美族曲「Fangcalay a romiad(今天是美好的日子)」歌聲遠揚,頓時感動萬分。通過上帝奇妙恩典與愛的聯繫,來自各地不同族群的台灣原住民,在西部都會城市聚集在充滿聖靈、異象的教會一起崇拜,互相關懷扶持,成就了當年創立原住民聚會的宏願--真正屬於上帝國度的團契。來自六種不同族群的六位傳道者,以謙卑、包容、寬恕、憐憫的心,與來自各地不同族群的原住民信徒聚集在一起,牧養這些羊群,造就了堅固且成功的信仰,其中五位傳道人雖已分散各地繼續為主事工,只能藉禱告心靈互相交通,回想當年同聚時日,仍令人懷念不已。當中最年輕的阿布思傳道,現牧會於遙遠的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加樂教會,自然寄於無限的關懷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