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信仰曙光—台北東門教會/林恩朋

1961年以前,台灣西部平原是很不容易看到原住民的。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繁榮,交通的逐漸便捷以及文化的大躍進,加上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直接影響到生活型態和觀念,為原住民帶來一連串衝擊,使他們陸續離開部落走向都會平原,這是台灣原住民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異象,建構異象的台北東門教會遂展開前所未有的重大事工,立刻積極策劃且擔負起長期關懷都市原住民的重要角色。

鄭連明牧師在東門教會期間(1962.8.12〜1977.12.20)於1963年促成台北東門和宜蘭縣大同鄉泰雅族「芃芃教會」締結姊妹教會,東門教會關懷原住民的傳統精神是鄭連明牧師牧會時期所建立的。之後陸續來到西部平原都會的原住民越來越多,卻少有關心他們的生活,最先關切他們的是「基督教互談會」,與長老教會總會所屬「教育合作委員會」,他們互相配搭為都市原住民做實情調查、巡迴醫療,與其他服務工作,期盼喚起其他教會或慈善機構以及政府相關單位的關心。當時互談會的主任是鄭連德牧師,他於1973年5月7日帶領互談會在台北市國際學舍(現7號大安森林公園內)舉辦一場空前的「山地之夜」有1032人參加,在媒體報導下,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讓許多人了解到原來有這麼多原住民來到平地都市成為大家的鄰居,身為都市居民怎能不去關心、幫助這些離鄉背景前來西部平原大都會就學、謀生的原住民同胞?

鄭連德牧師接替因病過世的弟弟鄭連明牧師繼續未竟的事工,就任台北東門第3任牧者(1979.2.25〜1991.6.30)1981年1月長執會通年度預算,以20萬元來補助關懷都市原住民事工,這個經費在當時是很大的金額,可見東門長執對此項事工之重視。自那時開始,1樓的交誼廳經常是原住民聚的據點,3樓會議室是大台北區原住民幹部主要會議場所,13年半中,許多重要議案都在這裡決議,1年1次的北部都市原住民大型聖誔晚會,固定在二樓禮拜堂舉行從未中斷,那個年代台北東門成為都市原住民信仰生活的一個重要活動地點。

1991年6月30 日鄭連德牧師傳道滿40年榮退,7月7日洪振輝牧師就職成為第4任牧者(1997.7.7〜1997.7.6)他認為教會領受上帝賜予的良好地段,不應空佔土地,應盡全力利用此空間開拓宣教事工,開拓的異象是:萬民祈禱的殿--建立一間多方言的教會,並且要成立族群融聚的會堂。之前已有台語禮拜、日語聚會,洪牧師任職後成立英語查經聚會(1992年7月5日)、客語禮拜(1994年2月6日)、原住民聚會(華語1995年1月8日)。然而華語禮拜最晚成立,乃因屬於原住民多族群聯合聚會,困難度特別高,原住民信徒們從部落前往都市謀生以後,信仰的停滯率很高,且找不到適合的聚會場所。平地教會能夠做的其實很簡單,便是開啟教會大門,歡迎原住民信徒進來禮拜,不視他們為過境客旅,而是同為上帝的子民,不勉強他們來參加台語禮拜,而是能以華語來貫穿各族群間的對話。

台北東門教會50禧年最寶貴的事工,正是對於原住民各族群的宣教工作。1994年8月1日,原籍日本神戶市的二宮一朗牧師接受小會聘請來到台北東門教會,便積極展開原住民聚會之籌畫,並負責原宣相關事工。8月22日小會組成「都市原住民宣教小組」,派陳桂芳為組長,林恩朋為副組長,全力配合二宮牧師所進行的原住民聚會籌備工作。9月至12月二宮牧師前往台灣南部及大台北地區的原住民教會請安報告,得到約70位都市原住民信徒的資料。1995年1月8日開始了第一次的原住民主日禮拜,時間是每星期日下午4時。2月19日舉行開拓原住民聚會成立禮拜及慶祝活動,那天正好是年度原宣紀念主日,長老會總會特派總幹事高俊明牧師前來祝賀,並擔任上午禮拜的講道。中午聚餐後,接著是慶祝活動,有原住民物品與照片展示,專題演講、合唱及歌舞表演。自那時起,洪振輝牧師「萬民祈禱的殿」──五種語言禮拜聚集於一所教會之宏願終告達成。

二宮牧師在台北東門教會服事8年之後,於2002年7月31日結束台灣宣教事工回到日本,現於北海道的函館教會牧會。爾後身為台北東門原住民聚會最早期成員的荏荏曼(姜美琴)傳道接續二宮牧師所留下的事工,她是來自台東縣大武鄉大竹村的排灣族,2000年6月從台灣神學院畢業後,被派往台東縣最南端的達仁鄉森永教會服務,2002年8月1日接聘就任台北東門原住民聚會傳道師,服務三年借調期滿,2005年8月1日接受東部排灣中會指派前往台東大專學生中心服務,後來轉赴台東縣大武鄉大竹村愛國蒲教會牧會至今。第三任傳道者是出身台中市和平區博愛村泰雅族的Silan(林以撒)傳道,2005年6月畢業於台灣神學院,是年8月21日由台北東門教會向泰雅中會借調就任原住民聚會傳道師,2009年7月31日借調期滿,接受中會指派前往苗栗縣泰安鄉士林村士林教會牧會,於2015年8月1日在士林教會封立牧師。第四任傳道者是2009年6月畢業於台灣神學院的陳彥龍傳道,他是台南市人,在神學院求學期間特別關懷台灣原住民事工,經常參與原住民活動而受到賞識,經由鄭仰恩牧師推薦於2009年8月1日就任台北東門原住民聚會傳道師(屬於七星中會),2013年7月1日結束聖職後進入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班就讀,於2015年6月畢業。第五任傳道是阿布思(江淑慧)她來自台東縣延平鄉武陵村的布農族,她亦是台北東門原住民聚會的成員之一,2013年6月畢業於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是年繼續攻讀台神神學碩士,8月1日以神學生身份前來服事,2013年10月與林天賜弟兄於板橋市埔墘教會結婚,2015年4月30日離職,回到他的故鄉待產,5月31日於台東馬偕醫院順利生產,喜獲麟兒,8月1日就任布農中會台東縣海端鄉加拿村加樂教會至今。感謝上帝奇異的恩典引領阿美族Kino Lafin(柯伊諾.拉斌)牧師於2015年7月1日前來就任台北東門教會原住民聚會牧師。Kino牧師1959年9月18日出生於台東縣東河鄉興昌村(Pa' anifong 部落),1970年隨雙親遷居到北部基隆市八尺門地區居住,成為都市原住民,也到基隆市正濱教會禮拜,和林瑞隆牧師是同教會的會友。Kino牧師在台神教會與社會學系畢業後又主修台神道學碩士畢業,曾服事於西美中會新北市樹光長老教會傳道師、牧師,西美中會台北市南港區玉成教會牧師,西美中會基隆市山美長老教會牧師,一生致力於阿美族語的推廣,曾榮獲教育部101年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也曾任台神阿美族語講師,阿美族語實用語法編審,阿美族語聖經修訂委員,是一位充滿恩惠與慈愛,活力滿滿,具有特殊語言天份的傑出原住民牧者。

20年時光曾在台北東門原住民聚會服事,來自6種不同族群的6位傳道者均以「愛及寬恕」、「謙卑與包容」與來自各族群的原住民會友相聚在一起,前來聚會者不再被視為客旅而是同為上帝的家人,也讓原住民聚會逐漸成為一個屬於上帝國度的團契。傳道們長時間以愛與服務的精神凝聚了來自各地會友,不論來自何方,說那種方言,大家都像一家人,且除了週日的聚會以外,平日也常常關切會友。更於每週五晚間舉辦家庭禮拜,早期從最北的基隆到最南的桃園均有大夥的足跡,大家聚集在不同的家庭當中互相分享與禱告,其間最珍貴的便是將每個家庭所得到的奇異恩典說出來,讓大家共同來領受神的愛及奇妙的安排。每次家庭禮拜結束後,在遙遠的歸途中深刻感受到基督的愛與憐憫,讓曾經長時間身為弱勢者,經常絕望無助,文化被排擠、置換且生活不如意的台灣原住民生命中出現了來自上帝的希望曙光。

翻開台灣的宣教史,很難再找到一間像台北東門教會建堂69年中有60年以上的時間在關懷台灣原住民。從1950年代葉金木牧師在林朝棨長老的協助下開始長時間的關懷烏來地區的六個原住民部落,接下來的鄭連明牧師、鄭連德牧師、洪振輝牧師、盧俊義牧師以及現任的林瑞隆牧師皆是充滿愛心且恩典滿滿的好牧者。他們在任期內皆致力於帶領會友們一同關懷台灣原住民,也讓台北東門教會充滿上帝的祝福與恩賜。東門教會矗立於台北市中心,猶如一座高高的燈塔,在黑暗的台灣社會中放出光芒,指引離鄉背井的原住民同胞投向主的懷抱,不至於在充滿陷阱、罪惡以及混亂的大都市中成為社會的邊緣人,真不愧是一間──「關懷原住民的先驅教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