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少男時代東門版之話說從頭/purple

在荊棘團契上季的同工會中,我們決定配合教會關心青少年的主軸,設計相關的聚會,然而,預定邀請的主理人選卻無法配合本季的聚會時間,同工們為此在FB群組上相互激盪,尋求解決方案。談到青少年關懷,我們很容易與「教育」做連結,而這個「教育」又是由上而下的教育模式,畢竟這是成長於威權體制下的我們所習用的思考方式,而這套思考方式在遇到這個世代的青少年時就很難免會有挫折感。保羅在〈哥林多前書〉9章22節中提到:「在甚麼樣的人當中,我就作甚麼樣的人」,在這段話中,保羅並不是要順應世俗潮流,而是他願意去理解並進入每一個人的處境,「目的是在跟別人分享福音的好處」;同樣地,當我們談青少年的福音事工時,是否也該進入青少年的處境,以保羅為榜樣,在青少年當中,我就做青少年呢?

俗話說得好,要刮別人的鬍子先刮自己的鬍子,那麼,要教育別人,就先教育自己吧!先暫時擱置說教、規訓、叨唸,但是,有可能嗎?

「當年為了看楚留香,跟我媽大吵...,哈哈哈,不小心暴露年齡了」、「楚留香我也有看耶」、「妳比我年輕,妳看的應該是重播版的...或是別人演的,我看的是鄭少秋版...」、「我媽說我那時候兩歲啦...」、「有記憶以來,我寫的第一個字就是楚留香...」、「這個更厲害了」,就這樣,大家七嘴八舌起來,決定來個「我的少女/少男時代東門版」。

藉由回顧暴衝、慘綠,或飛揚的青春年少,或許可以在面對我們的青少年時,多一份理解。

荊棘團契的契友包括未婚、已婚的社會青年,已婚社青中並非每個家庭都有青少年,那麼,這個聚會對沒有青少年成員的家庭或個人來說,有何意義?人人皆有父母,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終生的牽掛,回顧過去的成長,省察現在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或理解,或感恩,均可成就更為豐滿的生命圖像。於是,與子女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便成為這次分享的主軸。

另一個問題是,這樣的主題有信仰意涵嗎?

我在高中時期慕道,在靈糧堂領洗,研究所時期在校園團契聚會,在東門長老教會行堅信禮。初入長老教會,常感不適應,總覺得聚會都不太「屬靈」,信徒都不太「追求」,禱告都不太「火熱」,服事都不太「捨我其誰」,因此,面對契友對於聚會內容不具信仰內涵的挑戰自有一番契會。只是經過這麼多年,透過很多信仰前輩所發出的曖曖其光,我再次確信,上帝是生命的主,他不只是在禮拜中、在查經中,乃至於只在教會中,而是遍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之中,不論是歡喜、憂傷、暴衝、悔恨、成長,上帝都陪在我們身旁。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篇65:11)1990年7月,我在畢業紀念相冊的扉頁上,留下了這段經文,用來為大學畢業以前的人生下註腳。當時我習用新標點和合本,現代中文譯本則是將這段經文譯為:「你賜福使年歲豐收;你足跡所及百物富饒。」上帝並不偏待人,他在每個人身上施行奇妙作為,上帝的足跡遍及於我們的生命之中,凡他所行之處盡是恩典。

9月20日教會依照出生地分小組聚會,本來還在擔心不知要如何開啟話頭,尤其同組有很多年長的弟兄姊妹,沒想到大家的分享都非常生動精采,猶如一個個懶人包,讓我可以很快地認識這些甚至從來不曾在教會中正式見面的兄姐們,聽著他們的分享,好似翻過一頁頁上帝創作的詩篇,我突然覺得非常感動,儘管他們並沒有用多麼火熱、靈巧的語言。

10月18日「我的少女/少男時代」,讓我們一起翻閱上帝的詩篇!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