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與快樂(上)/林信男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15-06-14 22:32
尋求快樂,閃避痛苦,乃人之常情。醫學研究告訴我們,中腦(midbrain)是掌管人類情緒的神經中樞。在實驗室的手術台上,當接受局部麻醉者位於中腦的快樂中樞被刺激時,受試者會顯得很愉快,希望能繼續給予刺激。此現象說明人類尋求快樂的傾向是有其神經生理學的依據。但是尋求快樂的方法如果不恰當,雖然可暫時獲得快樂,結果卻可能帶來痛苦。例如海洛因能刺激快樂中樞,但持續使用卻會帶來成癮及痛苦。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觀察到的情形是「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舊約聖經創世記伊甸園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類被永遠逐出伊甸園,受苦是人生的一部分。那麼我們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快樂呢?美國名作家,精神科醫師史考特派克(Scott Peck)說:「回伊甸園就像企圖回歸母親的子宮、回復嬰兒期。既然人不可能回到子宮或嬰兒期,我們除了成長之外,沒有別的選擇。唯一的路就是越過人生的沙漠。」他認為人類的心理疾病,包括吸毒嗑藥在內,大多數都源於脫離現實,不切實際想重返伊甸園的企圖。
痛苦與快樂不是客觀絕對的
許多人以為痛苦及快樂是可以清楚客觀界定的。其實不然,痛苦及快樂是相當主觀的經驗及認知。我喜歡在炎熱的夏天喝一杯冰涼的飲料,那真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但是當我牙痛時,在炎熱的夏天喝一杯冰涼的飲料,卻是帶來痛苦。我在念大學之前,不敢吃蒜頭,要我吃蒜頭是一件痛苦的事。現在我喜歡吃蒜頭,吃蒜頭是一件快樂的事,卻會帶給別人痛苦的氣味。我坐在熱門音樂會場,覺得無法忍受那噪音,坐立難安,實在痛苦。但是四周的年輕人卻是如癡如醉,快樂無比。這樣看來,天下的事、物是中性的,甚至是如舊約創世記所說,上帝看他所造的都是「好的」。既然是中性的,好的,為何會出現痛苦或快樂的不同結果呢?這一方面要看時機是否恰當,就如舊約傳道書所說「哭泣有時,歡笑有時、哀痛有時,舞蹈有時。」另一方面,在時機不對時,若當事人能以積極的態度,對事情賦予正面意義,視所遭遇的困難為上主為助人心靈成長,特別量身訂做,精心設計的訓練計畫,則仍然能扭轉乾坤,使絆腳石變成踏腳石,使痛苦變成快樂。
富裕的物質生活不能產生快樂
在現今物質富裕、高科技及速食文化的影響下,在最短時間內,花最少的代價就可獲得快樂,被許多人認為理所當然。此種不勞而獲的想法,使人對快樂的敏感度降低,使快樂的時效變得愈來愈差。上了年紀的人都能回憶在其年幼時,要吃一個蘋果是不簡單的事。有的人根本就只有看蘋果流口水的份。有的人分到一個蘋果,捨不得吃,還要照相留念。那種手捧蘋果的高興快樂是沒有經歷物資缺乏時代的人所難体會的。早年期待過年過節穿新衣,吃豐盛的一頓飯的歡樂,對許多現今的兒童及年輕人而言,因為平常就有這些,所以不足為奇,也就少了那種快樂的感受。富裕的物質生活似乎沒有給現今的人帶來較多的快樂,反而是更多的抱怨和不滿。這實在是一種諷刺。就像過多高分貝的聲音刺激,會使人聽力受損,甚至喪失聽力。過多的高科技娛樂設施及富裕的物質生活也使人的快樂敏感度受損,甚至喪失對快樂的敏感度。舊約箴言27章7節說:「飽足的人拒絕蜂蜜;饑餓的人連苦澀的食物也覺得甘甜。」現今的世界,在物質生活上像伊甸園,似乎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但生活在其中的人並不比以前的人快樂,反而可能更不快樂。伊甸園是因為人能與上帝經常對話,才成為伊甸園。人如果只追求物質生活上的富裕,卻忽略精神生活,那就注定會喪失伊甸園。就像舊約阿摩司8章11節所說:「他們饑餓,並不是沒有餅吃;他們乾渴,並不是沒有水喝。他們饑渴是因為聽不到上主的話。」(待續)
痛苦與快樂不是客觀絕對的
許多人以為痛苦及快樂是可以清楚客觀界定的。其實不然,痛苦及快樂是相當主觀的經驗及認知。我喜歡在炎熱的夏天喝一杯冰涼的飲料,那真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但是當我牙痛時,在炎熱的夏天喝一杯冰涼的飲料,卻是帶來痛苦。我在念大學之前,不敢吃蒜頭,要我吃蒜頭是一件痛苦的事。現在我喜歡吃蒜頭,吃蒜頭是一件快樂的事,卻會帶給別人痛苦的氣味。我坐在熱門音樂會場,覺得無法忍受那噪音,坐立難安,實在痛苦。但是四周的年輕人卻是如癡如醉,快樂無比。這樣看來,天下的事、物是中性的,甚至是如舊約創世記所說,上帝看他所造的都是「好的」。既然是中性的,好的,為何會出現痛苦或快樂的不同結果呢?這一方面要看時機是否恰當,就如舊約傳道書所說「哭泣有時,歡笑有時、哀痛有時,舞蹈有時。」另一方面,在時機不對時,若當事人能以積極的態度,對事情賦予正面意義,視所遭遇的困難為上主為助人心靈成長,特別量身訂做,精心設計的訓練計畫,則仍然能扭轉乾坤,使絆腳石變成踏腳石,使痛苦變成快樂。
富裕的物質生活不能產生快樂
在現今物質富裕、高科技及速食文化的影響下,在最短時間內,花最少的代價就可獲得快樂,被許多人認為理所當然。此種不勞而獲的想法,使人對快樂的敏感度降低,使快樂的時效變得愈來愈差。上了年紀的人都能回憶在其年幼時,要吃一個蘋果是不簡單的事。有的人根本就只有看蘋果流口水的份。有的人分到一個蘋果,捨不得吃,還要照相留念。那種手捧蘋果的高興快樂是沒有經歷物資缺乏時代的人所難体會的。早年期待過年過節穿新衣,吃豐盛的一頓飯的歡樂,對許多現今的兒童及年輕人而言,因為平常就有這些,所以不足為奇,也就少了那種快樂的感受。富裕的物質生活似乎沒有給現今的人帶來較多的快樂,反而是更多的抱怨和不滿。這實在是一種諷刺。就像過多高分貝的聲音刺激,會使人聽力受損,甚至喪失聽力。過多的高科技娛樂設施及富裕的物質生活也使人的快樂敏感度受損,甚至喪失對快樂的敏感度。舊約箴言27章7節說:「飽足的人拒絕蜂蜜;饑餓的人連苦澀的食物也覺得甘甜。」現今的世界,在物質生活上像伊甸園,似乎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但生活在其中的人並不比以前的人快樂,反而可能更不快樂。伊甸園是因為人能與上帝經常對話,才成為伊甸園。人如果只追求物質生活上的富裕,卻忽略精神生活,那就注定會喪失伊甸園。就像舊約阿摩司8章11節所說:「他們饑餓,並不是沒有餅吃;他們乾渴,並不是沒有水喝。他們饑渴是因為聽不到上主的話。」(待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