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下什麼精神/曾榮振

人們常以西洋諺語自我惕勵:「我們常依自己的才能判斷自己,別人卻是依你己經表現的判斷你。」大意是說,人貴自知,才不會流於無法實現的空想,也才不會流於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寫道:「人類的生命,不能以時間長短來衡量,心中充滿愛時,剎那即永恒。」這句話見證一件事,未來某一時刻,一個人所受到的評價,絕不在職位的高低,財富的多寡,而在他生前做過什麼事,留下什麼精神,那是無比正面的自我形象。

如果利用二分法,把人生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總會覺得再恰當不過了。

上半場是人生的成長期,從學業開始到事業結束。這段期間,不免跌跌撞撞,驚濤駭浪,其中最難拿捏的是「慾望」,因為人的慾望有幾個層次--我需要,我想要,我可以要。雖然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有些是絕對不可以做的,例如:貪財、殺人、欺詐等等都是,那會褻瀆上帝。

至於下半場的人生更是精彩燦爛,要看自己如何善待和調適。這個時候擁有屬於自己的積蓄和人脈,雲遊四海,逍遙自在,一切都隨心所欲,靠自己去挖掘創造,甚至退而不休老當益壯,因此不覺老之將至。

我始終認為,在生命旅程中,人必須過好二種平行的生活:一是自然發生的外在生活,二是暗藏秘密的內在生活。幾乎沒有人能夠完美駕馭自己並行的外在及內在生活,兩者總會交會、對立或矛盾。我們儘可能融合這兩種平行生活,讓自己的身心平衡共處,度過外在的凶險,紓解內心的痛楚。

雖然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堅心信靠上帝,等候祂施恩,存著一顆感恩的心,因上帝應許,好事即將臨到。聖經說:「上帝啊,我知道祢已應許賜給我恩惠。」(約伯記第10章12)記住,上帝的恩惠將帶人們超越這些難處,並把它們轉變成為生命中的益處。上帝要我們有信心,必如耶穌所說的:「萬事都可能。」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Lincoln,1809〜1865)曾經說過:「當我去世的時候,我希望那些了解我的人會說,在我認為會長出花朵的地方,我總會拔除薊草並且種下花朵。」的確,人在得到名利以後,常常發現犧牲了可貴的一些事務。上至達官巨賈,下至升斗小民,無日不在追求更多的財富或更好的地位,可是名利往往矇蔽了良知,成功每每須付出慘痛的代價。從這個角度看,林肯總統這句話,「名利」不免顯得微不足道。

有這麼一則小故事,追思會上有人問安息者的朋友:「他留下多少遺產?」對方答:「他什麼也沒有帶走。」蓋棺論定時,你希望獲得的評價,才是心中真正重要的願景。

在此,我再度引尼采的話自勉:「不必在意一日的長短,只要你在這段時間內,有著多采多姿的生活,你將發現,它有一百個口袋可用來裝填。」

人生的目的是熱愛與分享,當一根蠟燭點燃另一根蠟燭時,它沒有任何損失。有生之年,留下值得留下的,然後,仁慈地呵一口氣,把其餘的吹走。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