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如斯悲慘/曾榮振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15-02-22 14:08
2003至2012年,我三度遊歷巴西,滯留一百多天。其間,所見所聞,是如此新奇,彷彿一個陌生的世界。
巴西國歌開頭唱著:「巴西,一個熱切的夢,一道強烈的光,帶著愛與希望,降臨地球。」強而有力的歌詞,卻從未成真。真實的巴西,永遠都無法實現使命,只好一直禁錮在經典文句之中:「巴西是未來之地,永遠都是。」
瞭解巴西社會之後,仔細想想,我更加驚醒了。原來它是一個輕浮而沒有文化的國家,終日在海灘上把皮膚曬成古銅色,沒完沒了的嘉年華狂歡...,在璀燦亮麗的高樓大廈背後,多的是一處又一處的貧民窟,這些底層人民號稱文明國度的毒瘤。對此,巴西政府徹首徹尾不知不覺,束手無策,任其自生自滅。
巴西貧富懸殊,其來有自。當年,葡萄牙王室將大到難以想像的蠻荒大地分送給歐洲白人,他們利用黑奴開墾生產,成為巴西經濟的命脈,代代相傳,後裔成為上流階層,富可敵國。說來諷刺,巴西是全世界土地分配最不公平的國家之一,四成可耕地為少數白人所控制,百分之十的人口坐擁這個國家近半的財富,形成弱肉強食的惡性循環,導致底層社會永遠無法翻身。如今,這種模式依然根深抵固,一如以往。
這種景象,概括形容它:「巴西有兩個:一個非常富裕,一個非常貧窮。」
無論從面積和人口來看,巴西都是世界第五大國,一億八千五佰萬人散布在比美國還大的土地上,也是世界第一大糖、咖啡、柳橙、牛肉和礦砂生產國,其豐富的種族多樣性只有美國可堪比擬。
這樣的豐足富裕,全部位於一片有著雪白海灘,翠綠森林與肥沃平原的多變大地上,可耕地更是全球第一,甚至石油也能自給自足。自然與人文的富足,在這個國家似乎取之不盡。
乍看之下,巴西無疑是個天堂嘛!但最惡名昭彰的,就是貧富差距之大,在全球無出其右。目前,非洲的境外黑人,除了奈及利亞之外,巴西排名第二,比美國還多,約有八千萬之譜,多半分布在中北部亞馬遜叢林盆地,世世代代成為貧窮一族。
1500年葡萄牙人發現巴西,納入殖民統治,先期的白人移民經營農莊,必須靠穩定供應的勞工,幾個世紀下來,他們大量引進非洲黑人為奴隸。這些因奴隸制被賣到巴西的黑人,受到的剝削、虐待與排斥,比起美國不遑多讓,直到今日,他們幾乎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境況非常悲慘。
以經濟結構來說,巴西有許多地方類似美國南方,而美國的南北戰爭,已經證明這種現象必須改變。
林肯總統1862年發表《解放奴隸宣言》,引用聖經中的話:「惡無對人,善施眾生」,「若一家自相紛爭,那家就站立不住」,不惜以戰爭廢除奴隸制。他同時引用傑弗遜名言:「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認為平等的權利是美國人價值觀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林肯因而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18世紀,巴西橡膠的發現為白人帶來巨大的財富,但產地在亞馬遜雨林中,不管是順流而下或是逆流而上,滾滾波濤都舉步維艱,不僅水面下令人毛骨悚然,陸地上潛在的動物昆蟲也大致保留致命成分,白人望之卻步。於是歐洲白人在西非誘捕黑人,把他們裝上船「外銷」到巴西,其中三分之二因飢餓或疾病而喪命,被拋入海裡。那些上陸的黑人全部被迫以鐵鍊拴在一起做奴役,採膠以外,還種植咖啡、可可、甘蔗和菸草,死傷慘重,就算倖存下來,也是生不如死。
因奴隸制被賣到巴西的黑人,比西半球任何國家都多,因而形塑今日貧窮的面貌。
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的豪宅之外,無垠的廣大土地上,散布著如同廢墟的聚落(俗稱貧民窟),一貧如洗的叢林農村...,有一餐沒一餐的,識字人口比例非常少,而且幾乎沒有什麼醫療照護,數以千萬的街童到處流浪,乞討搶劫,富人則躲在如同監獄般的公寓內自保,超級大都市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牆之城」。對巴西人來說,貧富懸殊,是幾個世紀以來糾纏不去的惡靈。
搶救貧窮,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良好的教育,二是健康的身體。可悲的是,富甲南美的巴西說的人多,做的人卻很少,儘管國家已經努力,窮人的慘況似乎依舊未解,也未更接近平等的社會。
巴西是天主教徒最多的國家,愛永不止息,盼望神的榮耀,賜給他們聖靈,澆灌在他們心裡(羅馬書5章3-5節)。當上帝讓一扇門關閉時,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腓立比書3章13-14節)。
巴西國歌開頭唱著:「巴西,一個熱切的夢,一道強烈的光,帶著愛與希望,降臨地球。」強而有力的歌詞,卻從未成真。真實的巴西,永遠都無法實現使命,只好一直禁錮在經典文句之中:「巴西是未來之地,永遠都是。」
瞭解巴西社會之後,仔細想想,我更加驚醒了。原來它是一個輕浮而沒有文化的國家,終日在海灘上把皮膚曬成古銅色,沒完沒了的嘉年華狂歡...,在璀燦亮麗的高樓大廈背後,多的是一處又一處的貧民窟,這些底層人民號稱文明國度的毒瘤。對此,巴西政府徹首徹尾不知不覺,束手無策,任其自生自滅。
巴西貧富懸殊,其來有自。當年,葡萄牙王室將大到難以想像的蠻荒大地分送給歐洲白人,他們利用黑奴開墾生產,成為巴西經濟的命脈,代代相傳,後裔成為上流階層,富可敵國。說來諷刺,巴西是全世界土地分配最不公平的國家之一,四成可耕地為少數白人所控制,百分之十的人口坐擁這個國家近半的財富,形成弱肉強食的惡性循環,導致底層社會永遠無法翻身。如今,這種模式依然根深抵固,一如以往。
這種景象,概括形容它:「巴西有兩個:一個非常富裕,一個非常貧窮。」
無論從面積和人口來看,巴西都是世界第五大國,一億八千五佰萬人散布在比美國還大的土地上,也是世界第一大糖、咖啡、柳橙、牛肉和礦砂生產國,其豐富的種族多樣性只有美國可堪比擬。
這樣的豐足富裕,全部位於一片有著雪白海灘,翠綠森林與肥沃平原的多變大地上,可耕地更是全球第一,甚至石油也能自給自足。自然與人文的富足,在這個國家似乎取之不盡。
乍看之下,巴西無疑是個天堂嘛!但最惡名昭彰的,就是貧富差距之大,在全球無出其右。目前,非洲的境外黑人,除了奈及利亞之外,巴西排名第二,比美國還多,約有八千萬之譜,多半分布在中北部亞馬遜叢林盆地,世世代代成為貧窮一族。
1500年葡萄牙人發現巴西,納入殖民統治,先期的白人移民經營農莊,必須靠穩定供應的勞工,幾個世紀下來,他們大量引進非洲黑人為奴隸。這些因奴隸制被賣到巴西的黑人,受到的剝削、虐待與排斥,比起美國不遑多讓,直到今日,他們幾乎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境況非常悲慘。
以經濟結構來說,巴西有許多地方類似美國南方,而美國的南北戰爭,已經證明這種現象必須改變。
林肯總統1862年發表《解放奴隸宣言》,引用聖經中的話:「惡無對人,善施眾生」,「若一家自相紛爭,那家就站立不住」,不惜以戰爭廢除奴隸制。他同時引用傑弗遜名言:「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認為平等的權利是美國人價值觀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林肯因而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18世紀,巴西橡膠的發現為白人帶來巨大的財富,但產地在亞馬遜雨林中,不管是順流而下或是逆流而上,滾滾波濤都舉步維艱,不僅水面下令人毛骨悚然,陸地上潛在的動物昆蟲也大致保留致命成分,白人望之卻步。於是歐洲白人在西非誘捕黑人,把他們裝上船「外銷」到巴西,其中三分之二因飢餓或疾病而喪命,被拋入海裡。那些上陸的黑人全部被迫以鐵鍊拴在一起做奴役,採膠以外,還種植咖啡、可可、甘蔗和菸草,死傷慘重,就算倖存下來,也是生不如死。
因奴隸制被賣到巴西的黑人,比西半球任何國家都多,因而形塑今日貧窮的面貌。
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的豪宅之外,無垠的廣大土地上,散布著如同廢墟的聚落(俗稱貧民窟),一貧如洗的叢林農村...,有一餐沒一餐的,識字人口比例非常少,而且幾乎沒有什麼醫療照護,數以千萬的街童到處流浪,乞討搶劫,富人則躲在如同監獄般的公寓內自保,超級大都市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牆之城」。對巴西人來說,貧富懸殊,是幾個世紀以來糾纏不去的惡靈。
搶救貧窮,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良好的教育,二是健康的身體。可悲的是,富甲南美的巴西說的人多,做的人卻很少,儘管國家已經努力,窮人的慘況似乎依舊未解,也未更接近平等的社會。
巴西是天主教徒最多的國家,愛永不止息,盼望神的榮耀,賜給他們聖靈,澆灌在他們心裡(羅馬書5章3-5節)。當上帝讓一扇門關閉時,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腓立比書3章13-14節)。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