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的人生(二)/黃政偉

西元1994年因為拍攝"飢餓的蘇丹"(The starving of Sudan)而獲得普立茲獎的記者凱文卡特(Kevin Carter),在面對一隻兀鷹等候要吞食一個瀕臨餓死的小女孩時,他選擇先作一個紀錄者,而不是扮演救助者的角色(先趕走那隻兀鷹,再想法救小女孩一命)。當時,這張令人震驚的照片轟動了整個國際社會;猶記得在一次聚會時,有人提問:「如果你是一位記者,當災難發生時,你會先拍照還是先救人?」我比較同意一位媒體工作朋友的回答:「視災難的情況而定,如果是小災難而我又幫得上忙的話,我會先去救人。但是如果是巨大的天災地變,比如地震海嘯發生時,我可能選擇做為紀錄者,將真實的畫面即時傳送出去,讓更多專業救難人員和資源能盡快投入救難行動。」同理,Kevin Carter他做了一個困難但正確的決定;你要知道在非洲黑人不同族群間,彼此草菅對方的人命;所以一個生命垂危的黑人小女孩幾乎很難獲得同情與救助,我們又如何奢求一位白人記者的想法呢?何況還有成千上萬相同命運的小孩急迫地需要外界的救援呢!Kevin Carter拍出這樣撼動人心的照片,讓世人了解蘇丹飢荒的嚴重性,也藉此敦促國際救難物資盡快進入蘇丹,希望能因此而救活了更多的人。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看起來正確的抉擇,卻成為Kevin Carter 的夢魘,許多人直指Kevin Carter冷漠、自私、不顧他人死活,甚至直截了當地質疑他拍照時是否心懷善意。儘管從照片登上紐約時報到得獎時間相隔十四個月,蘇丹內戰烽火依然未曾停息過,餓死的人數不斷地增加。他在頒獎典禮上心有所感忍不住痛哭,當他無力改變這個悲慘世界,也無力躲避精神煎熬的時候,他只有選擇自殺一途;獲獎兩個月後,某天晚上,他將二氧化碳廢氣從排氣管導入車內自殺身亡,享年三十三歲。凱文卡特之死,顯然是因為記者選擇以"精彩的鏡頭"加強表達"真實新聞"的震撼性,卻造成與所謂"社會公德"之間尖銳衝突的結果。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除了少數特例,絕大多數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更不可能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臨抉擇;一旦選定其中一個選項,我們又常不自覺地陷入「我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的反省與折磨。一般人面對"兩難抉擇"總是秉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認知行事;殊不知若沒有定義清楚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也只是淪於"被迫抉擇"的陷阱中無法自拔。比如核四續建與否,政府若無法提供充分正確資料,貿然舉辦公投,對於絕大多數公民無論正反雙方都只是一種情緒的發洩罷了!事實上,人非聖賢,在一生中多少會做出幾次錯誤的抉擇,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世界上有多少有才華的失敗者,世界上也有很多高學歷的無業遊民,他們可能因為錯過或誤判生涯的關鍵性抉擇。有些因此沮喪失志一蹶不振,一輩子擺脫不了厄運的折磨。但也有些不怕犯錯不斷修正勇於改變自己的命運,直到做出正確的抉擇;這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最後,希望我的親友們都能學習並且做到如美國一位神學家向上帝所祈求的禱告文一樣,要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要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明辨兩者的不同。能夠放下身段、名位,讓自己更柔軟、更寬闊地突破現況,開展新局面,選擇正確的人生大道,進而擁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全文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