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術語/阿布思

日前一位梁姓女歌手因為同志議題的「恢復說」引起網友一陣撻伐,這位女歌手是一位虔誠基督徒,曾參加紅極一時的歌唱選秀節目,在她的臉書和公開言論中從不掩飾她基督徒的身分,在電視《好消息》節目中也常看到她的受訪。事件的開始是去年她在《基督日報》專訪時曾說「同性戀朋友是需要被神愛、被神恢復的」,萬姓女歌手主持廣播節目時播放梁姓女歌手新專輯的新歌〈愛其實很殘忍〉時說:「愛有時候真的很殘忍,尤其是以愛之名,行恨之實的時候。」接著播放同志愛歌〈Same love〉,似乎在影射梁姓女歌手假藉宗教之名行反同志之實,而引起網友正反兩面激辯。正要發新專輯的梁姓女歌手因為輿論壓力,近日暫停並延期相關宣傳活動,此舉還被網友諷刺為不能承受打擊的草莓族。

這位梁姓女歌手擁有甜美嗓音,就我所知,她只是一個喜歡唱歌和信仰堅定的女孩,我相信無論是她或是萬姓女歌手所說的都並非其本意,只是在媒體慣性地斷章取義之後變成可以大作文章的議題。同性議題已是一個顯學,衝擊著當代基督教神學與教會這不用多說,但我在這件事看到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就是此事的導火線之一是網友不滿女歌手使用「恢復」這個具有宗教術語的字詞,梁姓女歌手說什麼都好,就是不知道「恢復」這二個字不僅觸犯到同性議題的大忌,還陷入讓非基督徒認為基督徒就是一副高高在上地位的認知危機。其實,連有些基督徒看到這種字詞都覺得不舒服,更何況是非基督徒?那又是為什麼我們會習慣用這些「宗教術語」來跟非基督徒溝通呢?

受流行性詩歌影響,敬拜讚美的禮拜方式發明了很多「術語」,包括「恢復」、「當中」、「斷開」、「好不好」、「主、是的!」、「宣告」、「和好」、.....,這些字詞在唱詩或是禱告時不斷地被複誦,久而久之,我們就都被洗腦了。我記得在神學院學習敬拜讚美時,授課的周牧師說領詩者不需要說太多感想性的言詞,歌與歌之間的串聯可以用經文、禱詞或詩歌本身,否則就會成為領詩者的個人詩歌分享會,不僅失去敬拜的本意,也破壞禮拜的整體性。除此之外,牧者在講道中使用非口語化語言也是原因之一,會友在無形之中透過詩歌、講道、禱告等建立這些宗教詞彙,久了就忘記教會外面的人根本聽不懂基督徒說的話。
「說話」對基督徒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習,每一次當我們有機會站在台上服事,只要台下有一位非基督徒或是非同樣母語使用者的會友,光是這個理由,我們就必須改變,不是用大多數人聽得懂的宗教語言來表達,而是用他/她聽得懂的語言說話;此外,聖經與聖詩也是我們語言的資料庫,只是在表達上需要轉化成口語。我相信這位女歌手也算是學到一個功課,至少以後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時會更小心使用語言,這也提醒基督徒不要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圈,敏感的覺察這世代的人想法與價值觀,了解這世代的人在關心什麼,對於敏感的議題不是不能談論(例如政治、經濟、文化等等),而是從基督信仰的核心去了解思考,在每一次的辯證中越來越清楚福音的真實樣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