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被需要的價值(二)/曾榮振

就國家言:
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希望崛起,不只是大國,小國亦是如此。「求生存、逐發展、爭榮耀」,幾乎是每個小國必然的思考,關鍵在於它們有沒有格局和能力來創造完成這個夢想。

有趣的是,做為一個小國,商業幾乎是唯一的求生法則,也是富國富民的唯一途徑。有的小國終其歲月只是商業環節上的一個小點,有的小國卻可以開創新局,成就一片江山。前者像安道爾(法、西交界)、列支敦士登(瑞、奧交界)、聖馬力諾(義大利中部)。後者像摩納哥(法國南部)、盧森堡(比、德、法交界)、瑞士都是。

(1)小國之中,名氣最響亮的,數來數去,非盧森堡莫屬。它的面積2,600平方公里,夾在幾個大國之間,美麗又富裕,在旅遊、金融上早已成為一個「大國」。安道爾是僅次於盧森堡的一個袖珍小國,400平方公里,只有新加坡的三分之二。自古以來,一直被法、西兩國搶來搶去,從十三世紀開始只好低頭向兩國進貢,目的在求生存而已。列支敦士登名氣蠻大,16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比台北市還小,人口僅三萬,靠賣郵票和旅遊過活,僅設36名警察,加上警犬一條,沒有一塊地不是綠草如茵的,整個社會有如大同世界。

(2)一個主權國家的全部面積不到二平方公里,位在蔚藍海岸的摩納哥就是這麼小。然而,這個袖珍小國竟然濃縮著四個大國的架勢:賭博、賽車、郵票、旅遊大國。比摩納哥大一點的迷你小國是聖馬力諾,面積也不過60平方公里,地圖上根本找不到。當年,拿破崙縱橫歐洲,誰也不放在眼裡,後來發現在他統治下的領地內,居然還有一個如此芥末小國,召來這個小國的領袖,這位領袖告訴拿破崙:「我們不要別人一寸土地,也不給別人一寸土地。」於是拿破崙允准聖馬力諾繼續獨立。

(3) 瑞士是永久中立國。比台灣大一點的山國,國民所得高居世界首位,全球三分之一的財富存在瑞士的銀行。外國生產槍砲坦克,瑞士卻製造「小而美」的鐘錶及其他精密工業,創造大量外匯。歐洲三十年宗教戰爭(1618 - 1648),德國死傷慘重,同為日耳曼民族,瑞士卻因保持中立而免除一場大災難。拿破崙稱霸歐洲,瑞士保持「武裝中立」,因而避開捲入戰爭。一次大戰時瑞士處理交戰國的人道關懷,戰後國際聯盟設於日內瓦,成為戰爭的最大贏家。希特勒肆虐歐洲,也沒有入侵瑞士領土,靈活運用了「中立政策」。瑞士有70%國土是山,「多山」原是發展的障礙,但在瑞士卻反而用「山」活出自己,令人驚嘆「世界公園」名不虛傳。

其實,人在成長過程中,應該積極培養「我可以付出什麼」,而不是「我可以得到什麼」。時日一久,逐漸累積「凡事先想到別人」,形成「只求付出,不求回收」的意念,終而匯聚自己「被需要」的寶貴資產,而且是別人無可取代的。

《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詞句,最是膾炙人口。意旨:「桃樹或李樹並不會開口招攬人來,但由於它們美麗的花朵,人們爭相而來欣賞,樹下自然走出一條小徑。比喻人只要真才實學,或是仁德威望,別人自然心生仰慕。」把這種金科玉律深植腦海,奉行不渝,終身受用無窮。

努力厚植自己的實力,創造被別人需要的價值,把良好原則化為習慣,成功圓滿就在掌握之中。(全文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