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人散時/Mingku陳彥龍傳道

當生命來到終結時,還留下什麼?


上個星期六的青契聚會,邀請來分享的講員分享了一個日本的樂團所唱的歌:kurumi。這首歌的MV主要在描述四個中年人,在自己現實的生活裡,突破現狀地為了一圓心中的夢想,組成一個四人的中年人樂團。在各個地方表演,雖然表演時,其實台下的人都沒什麼回應,但他們還是很開心地達成了可能是他們一直以來很期待的夢想。


從全教會的追思禮拜開始,然後在教會節期上就進入了受難週,還參加了張七郎先生及其兒子的追思禮拜,好像經歷了一連串的生老病死。讓我想到了,當曲終人散的時候,還留下了什麼?最近都跟關懷組的同工一起去探訪,在每一次的探訪的時候,都是一個很棒的生活課程,因為在每一個人的臉上,都述說著不一樣的故事,有苦、有悲、有歡笑、有淚水。上次去探望一位阿嬤,從我們一進去到離開,她的眼淚沒有停過,是因為在身體上要接受長期的治療過程嗎?還是因為心裡面孤單的感覺,在這一刻全都傾訴出來。


參加這兩場的追思禮拜,自己心裡都很有感覺,在事前的準備上,要把所有報名的會友的親人的照片準備好,看著先人們不一樣的年代,有年老的,也有年輕的,都參與了我們身為家人的生命經驗。在禮拜的流程設計上,這樣啟應的方式,真的可以讓來參加的會眾直接參與在禮拜中,我相信即便是沒有報名的人,也會在心中默默地思念自己的親人,就像我在那一天一直想著自己的小舅舅一樣,雖然過世了這麼多年,每當想到的時候,就好像還是回到一起住在一間房子時的生活。就像「人人身上都有一個時代」這本書,透過這樣的禮拜,我們都在參與過去的時代,及現在每一個人的生命。


這就是我在思考的,當人走向生命的盡頭時,留下了什麼?從這兩次的追思禮拜,有特別紀念的牧者,及對台灣有特殊貢獻的人,在他們身上,我們看見了基督的愛,可以發揮到什麼樣的程度,這可是比講一大推道理都還要能夠吸引人,及打動人心的故事。而參加了張七郎先生的追思禮拜,或許我們看見了過去整個台灣的政治黑暗,就在暴力及壓榨的手段下,用鮮血鞏固了政權。但同時,我們也看見了生命的韌性及信仰的力量,這些都是這麼真實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當自己在難過之餘,也感謝在這塊土地上,付出生命的所有人。


不過,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就像一開始說的那首歌裡面的情境,那四個中年人不過只是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之一,若是他們沒有做這件事,可能他們只會留下遺憾而已,這是這首歌要表達的。但積極層面,或許可以鼓勵許多人,要勇敢朝著理想前進。


這禮拜有位長者過世了,我只去看過他兩次,現在有點恨不得能早點認識的遺憾,我收到他送的一件禮物,是一幅對聯(我想很多人的家裡也曾收過這樣的禮物),我們都知道這位長者寫了一手好字,不只如此,也是很有智慧,他用我的名字寫成祝福的話。對我而言,是很深的感受。為什麼我要特別提到這件事,是因為他送我的禮物,所寫的,直接說到我心坎裡的需要,也是我自己在這半年的牧會生活中,感到壓力最大的一件事,這對我是很大的鼓勵。我想,我們碰面的次數只不過一次,這位長者就在醫院裡的浴缸,很辛苦地完成了這對聯,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上帝的感動,但我想,這是出於一位長輩對一個年輕傳道的鼓勵與期許。這位長者在我們中間,只是跟我們照往常一樣往來的親人或朋友,但他在每個所跟他接觸的人心裡,所留下的,可能就是這麼地溫馨,這麼地溫暖。


能夠參與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是當傳道人最大的幸福及賞賜,這是我這一兩個星期很深的感受。有的時候其實我並不知道可以怎麼辦,就像聽到會友的家庭有一些衝突,或是溝通上有誤會,實在真的不知道可以說什麼,但我相信,其實我們都在為彼此的生命畫布上,留下鮮明且精采的痕跡跟色彩。


長老教會的開創者,約翰加爾文,一生追求捨己且榮耀上帝,就像台語漢字版的聖經將捨己翻譯成「看無自己」。1564年,當他連續生病了八個多月的時間,臨終前囑咐不要留下他的名字,迄今他的墓碑仍沒有人知道在哪裡。儘管如此,在去年加爾文誕生500年,在基督教的改革宗仍舉行了許多紀念的活動或是講座,也發行了以加爾文為題的相關產品,他自己的神學思想留下來了,他也將整個長老會的體制也留下來了。還有內地會的創始者戴德生,曾說過一句話:「我若有一千英鎊,中國可以全部支取;我若有千條生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整個內地會在亞洲地區的宣教行動就如同戴德生所言,有許多人投入在中國這未得之民的區域。


聖經說:「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我想這可以做為每一個人的最終目標,我們不是為了自己可以留下什麼而努力,而是盡心盡力做好每一次能夠與人接觸的機會。按著我們自己真心誠意地付出,也按著人的需要給予幫助。我相信我們可以看見這世界上最美麗的圖畫,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獨特又彼此相繫的生命連結。

當生命來到終結時,還留下什麼?是愛與榮耀的見證!!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