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調的傳統/阿布思

最近適逢布農族的打耳祭,全國的布農族鄉鎮部落都會舉辦祭典,先是各村舉辦,再來是各鄉聯合舉辦,然後還有全國聯合舉辦,所以每年四至五月布農族很忙,這一次雖然沒能回去部落參加祭典,不過透過臉書看到表弟Po的照片和影片,也彷彿親臨現場。

傳統上,布農族人在打耳祭典開始一週前,會先派每個家族的勇士上山狩獵,婦女則留在家裡釀酒以備祭典之用。打耳祭開始前族人們先將鹿、山豬等獵物的下巴骨掛起來,然後請村裡年紀最大的長老祭拜,祈求天神的降福,讓獵人們的槍枝、獵刀、弓箭等都能有豐收的一年。之後的祭典包括撒撥祭、狩獵、射耳儀式、烤豬肉、分豬肉、獵槍祭、誇功慶、成巫祭等幾項主要活動。傳統上是以當年獵獲最多的勇士家門前作為慶祝的場所。在部落巫師向祖靈祝禱後,正式揭開序幕,由族內長老為幼童「吹耳」,祈求每個孩子平安長大,再教導他們持弓射肉,進行「射耳」的儀式,訓練他們成為狩獵好手。成人們也會穿上傳統服裝,以射耳來祈求狩獵豐碩、農作豐收和財運亨通。接著參與獵槍祭的獵手必須虔敬淨身,先由巫師在地上生火,獵手再持槍於火堆上揮舞。儀式後,勇士們便舉行捉豬大賽,然後再分食山肉,最後在報戰功的歌聲中結束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祭典。

在布農族的所有祭典儀式中,其中以「射耳儀式」最為重要,首先成年男性族人先將狩獵來的獵物耳朵割下,掛在祭場的木架或樹枝上,然後讓全村的男孩子輪流用弓箭射擊。之所以專門射動物的耳朵,是因為動物在奔跑的速度很快,且耳朵十分靈敏不易射中,如果能射中耳朵,代表打獵技術優秀。所以在傳統的打耳祭裡,未成年的小朋友便在父執輩的陪伴下,學習射擊,讓這些小朋友長大以後,能跟父兄一樣成為優秀的獵人。從我有記憶以來,沒有參加過所謂正式的打耳祭典,現在的祭典,只保留傳統的祭槍歌、八部合音、吹耳等,為了增加娛樂性,加入了一些競賽,向是抓雞、鋸木頭、摔角,豬肉則是祭典前就已經分好,往往這些活動能夠抓住現場觀眾的目光,反之,當儀式進行時,場邊的人、台上的人走來走去、拿著麥克風講解祭典意義之餘還會開玩笑,讓整個儀式進行時顯得非常不莊重,有些原住民族群的祭典都還能保持原味,布農族的打耳祭已經變得非常商業與娛樂性,最難過的是祭典結束後好多醉倒的人,一個美好的傳統祭典,一個可以作為部落教育的時機就這樣被政客犧牲掉。

  表弟在圖文並茂的照片之後是一段對當天參加祭典的反省文字,我可以體會那種對走調的傳統和無知(更是沉淪)的悲哀感,不過,雖然已淪為四不像的祭典,但對於為了準備祭典演出而練習的族人還是要感謝他們,至少這一天部落族人難得可以穿著族服聚在一起同歡。如果用信仰的角度來看,每一年我們都在固定的教會節期紀念主耶穌的誕生、死與復活,但願我們不會落入儀式的假象,服事當表演,而是真實的生命的重生,讓主耶穌復活的盼望永存在我們心中。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