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一樣的/阿布思

最近有二件關於牧師的新聞引起我的注意,一是某教會牧師在禱告室性侵少女,二是有某教會牧師嚴詞批判「瘋媽祖」是魔鬼行為。類似的事件過去已有所聞,而每一次看到類似報導,我的第一想法通常是---「不知道又會引起多少人對基督教的反感」,由其是後者,在這個崇尚自由言論的現代社會,任何帶有偏激與單一、負向的主觀言論都會引起大眾「反感」。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對於「教會的形象引起大眾反感」這件事的反應是「無感」。無感的原因可能是都市社會的個人主義、對類似事件的麻木、資訊太多等等,表面上這是牧師個人的問題,但是背後卻是整個教會的問題,保羅說:「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是 神的教會,你們總不可使他們跌倒,就好像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使大家喜悅,不是要求自己的好處,而是要求別人的好處,為了要使他們得救。〈哥前10:12-13〉」

  媒體報導或許只是事件的一小部分,有時會過於渲染,但是至少可以確定的是「那是一個事件」,事件一定有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內容,我們不一定要詳細知道事件的「內容」,除非有特殊目的必須要去追查求證,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思考事件發生的「意義」中學習分析和評論,分辨是非,汲取好的經驗,避免錯誤的範例。例如第一個性侵的事件,任何教會的獨立空間都應盡量避免單獨的男女在室內共處,如果牧師為了諮商或是其他目的也應盡量徵求當事人同意允許師母、師丈或一位同工陪同,我曾經有一次要訪談一位男牧師,牧師先問我是否能讓師母一同受訪,我欣然同意,一方面避免了我跟牧師單獨訪談的危險,事實上師母的回應也讓我的訪談內容更加豐富。而這種教導應該成為教會信仰教育的「常識」,這麼做不只是保護牧者也是保護信徒,不過在教會裡面我們還不習慣將有關於「性」的教導當成是信仰教育的一部分。第二個有關於牧師的講道言論是比較困難,畢竟我們很少人會事先知道牧師當天要分享的信息,或是即使覺得牧師的講章有些不妥也不敢提出建議,牧者在預備講章時多少會考量到會眾的特質,因此想要聽到一篇好的講章,除了牧者用心的準備與不斷學習進修,也需要會眾有正面的回應,這些正面的回應包括會眾當中有的人因此有生命的改變、對聖經的話語有積極的心來認識、聽講道的態度改變、生活行為改變等等,這就好像老師上課最怕遇到沒反應的學生,學生都沒反應,老師上課就會隨心所欲講自己想講的,甚至連備課都變的馬馬虎虎。

  因此,如果我來思考這兩件事的意義,就會意識到這不是只是兩間教會的事,而是所有信仰群體的事,雖說這不至於重擊整個教會界,但會讓不信的人對基督信仰產生許多誤解而造成宣教的阻力,當我們正視這些事,就會正視在聖經中許多有關於「性」的教導與懲罰,而不是只有婚前守貞的教導而已,保羅就說過關於淫亂的人應當被趕出教會〈哥前5章〉,當然在教會裡也需要一些方法來討論這樣的經文;而對於教外的人,保羅說:「至於教外的人,神會審判他們。〈哥前5:13〉」教會內部就很多可以自我批判了,不用急著去批判教外的人,神已經開啟向不信的人宣教的門,我們不要擅作主張又把這扇門關起來了。
  耶穌已從會堂走向人群,教會不是基督信仰的終點站,當我們將人們帶進教會,也不要忘記最終仍要走出教會,進入人群,加入繼續尋找失喪羊群的行列。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