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送愛心到海地/蔡尚穎

自從海地震災以來,透過週報,我敬佩素昧平生的楊明倫教授等人,偕同台灣的醫療團隊全力進行人道救援,令在台北醫學大學工作的我非常汗顏自己沒有如此決心。雖然本校也組醫療隊前往海地,但身為精神科醫師的我,總是在言語不通的國家無用武之地,因此對於我做不到的事,我是最沒資格來發表意見。但讀完追思禮拜(3月28日)週報楊教授所撰文章--地震救援實錄(二),有些拙見在此提出,請大家原諒。

該文醫療人員的醫術令我折服,但也提及某難民營負責人前來醫療隊請求接濟飲水,因難民營缺水到只能用尿洗臉,結果我方人員因空手前往探查而險釀意外(第319頁);但320頁卻寫到:「白天雖然工作辛苦,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台式料理,就能享受淋浴,並有洗衣機可用。......飯後梳洗完身心特別舒暢......讓人忘卻身在萬里之外,與主同工何等美善......」。拜讀至此,我不禁會想,如果省下淋浴以及洗衣機耗費的水,是否可以給他們喝?

剛去世的小蘭醫師(蘭大弼)由於是神經內科醫師,在台灣醫界很少人讚揚他的醫術;但20多年前,夫妻倆退休回英國時,把彰基給他們兩老的百餘萬元退休金全數捐出,只拎著舊皮箱返國的往事,仍令人津津樂道。目前流傳醫界典範的照片不外醫師替病人診治或開刀,但在北門鄉照顧烏腳病人40多年的王金河醫師,本身是內科雖無法替病患開刀,但他留下醫界最令人感動的身影,是他背著截肢的病患下樓行動;當貧窮無依的病患去世後,他親手釘棺材並協助埋葬他們。在專業醫術的盡頭,他們都用最平凡的方式給人溫暖。

耶穌講的那位撒馬利亞人,不只是將油與酒倒在傷口醫治該傷者,最重要的是他還考慮到那個人其他的需要,載他去旅店安置並承諾還會再回來。設身處地為那個人著想,或許這才是完美的愛鄰人吧!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