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會交出來/阿布思 Abus

我在閒暇之餘喜歡看雜誌,那是我舒壓的方法,不但可以趁機瞭解現代文化的趨勢,還可以暫時從基督教的世界走出來,換個腦袋,可以說是一舉數得。商業週刊是我很喜歡的雜誌之一,商週的報導深入且分析精闢,收集的資料豐富且可靠性高,最重要是可以將這些商場觀點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我覺得商人對「人」與「未來」是最敏感的人,反之,基督徒常常要與人接觸,卻對這些事情不敏感。這個月商週的主題是「2013的創意idea」,是討論這些創意idea為何脫穎而出受到大家喜愛,報導文章中更列舉了國際、台灣、中國三個地區共20個創意產業加以說明,報導的開頭是「以前的點子,比的是對技術趨勢的掌握,但是現在,比的是敏感度和想像力。」文章最後總結這20個產業的特色,歸納出四個重要眉角:產品要有好故事、找網友試水溫、別想討好大眾、粉絲說的才算。」更進一步說是「因為好故事可以引發共鳴、找對平台做好宣傳、精準的服務訴求不浪費資源、跟大眾站在一起才會吸引人。」〈詳細文章內容請參閱商週1364期p.106-129〉沒錯!現在正是大眾化的時代!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們的教會一直在談成長卻無法快速成長,因為教會忽略了大眾,難怪不吸引人啊!上週日教會來了一位從沒來過教會的姐妹,聚會完後我去關心她,並且跟她解釋在禮拜中的儀式所代表的意義。之後她也跟我談對宗教信仰的看法,我覺得那是很寶貴的對話,因為她的觀點跟大多數未信主的人一樣,對於從小在基督徒家庭長大,幾十年來都在基督化的背景成長,甚至當了傳道人的我而言,那是我從未有過的想法,我感到興奮,興奮的是那就是教會要做的----「教會要大眾化!」而不是幾個人關起來在會議桌上去想像宣教的事工。

  如果將教會視為一個產品,我試著從上述觀點來檢視教會:首先,教會需要有「敏感度」,敏感於外部社會的發展、人的信仰需求以及內部的優點與缺點,甚至是不健康,而將這些觀察應用在教會更新的策略上。再來,教會不缺好故事,聖經裡面有數百篇好故事等著我們去發掘,只是我們需要創意與想像力來表達。然後,做了這些之後,找會友試水溫,讓會友參與教會更新的過程,這個參與除了可以利用一年一次的會員和會來進行,平日則可以設置一個意見箱,會友可以針對牧者的講道、教會事工的規劃等提出想法,這麼做有助於牧者用心對待講壇的服事,而當會友對教會有參與感,投入感會越多,教會就呈現整體的成長。建立教會的目的是什麼?每個地方教會會有不同答案,因為每一間教會有她當初被設立的目的,因此找到教會最核心的價值,核心價值不用多,一個也好,重點是最適合自己的教會,再根據這個主軸去規劃事工,做的深而且扎實,而那些無益於達成這個目的的事情就別浪費資源投入了。最後,大眾化,教會要跟大眾站在一起,這裡的大眾指的特別是會友中較少數的一群人,包含有慕道友、新朋友、第一代信徒、單身適齡未婚、單親家庭、移民者、寄居者、很久沒來的會友、偶而來教會的人、青年人等等,了解他們的處境與需要,幫助他們有力量,能說出他們的心聲,〈很多教會誤以為只要有物質上的提供就可以〉,有愛心並耐心等候他們的信仰成長。

「把教會交出來」,教會不應只掌握在少數有權勢的人手中,實質上應屬於每一個會友。「大眾化」不同於「世俗化」,不是妥協、降低或迎合世界,相反地,是使世界都能領受上帝的恩典。敏感度、創意、參與感、核心價值、大眾化,願我們的教會能不與時代脫節,在上帝的愛中繼續不斷的改革。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