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的故事之一/彼用 搭馬拉山

十七年前,一段不算短也不算長的時間,我被日本宣教師二宮一朗牧師的日語招生吸引住,從新再踏入闊別了25年之久的教會。每次和二宮牧師見面的時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一定是以禱告做開始,也一定是以禱告做結束。他甚至常常會隨時邀請在場的同工來為我禱告,雖然我不記得他們為我禱告的內容,但從他們敬虔的態度,我深深感受到,我如同上賓一樣被尊重和祝福的對待。

當我開始進出教會時,我第一件事就是想要練習禱告。我獨自一人在高速公路一面開車,然後口裡語無倫次,不停的開始結結巴巴、胡言亂語,盡情、大聲吼出我想要與上主說的任何話語,很奇妙的,我每次如此做的時後,就會有一股紮實、溫暖的力量,緊緊的包圍著我的心靈,進而散發出酸又甜蜜的氣息衝進鼻頭裡,禁不住讓淚水肆意的從我眼角不停的宣洩在我的臉頰上。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所以一直到現在,只要獨自一人疾駛在快速道路上,我就會如此做,享受於和神毫無拘束直接面對面接觸的禱告。

這幾年來,我在總會櫃臺值班時,接過許多燥鬱的、憂鬱的或求助無門的,如需要代禱,我毫不猶豫的就立即在電話中帶他們一起禱告,甚至只要聽出他們有非常為難的困境,我都會主動要求帶他們禱告。也有親自來訪的街友或有些顯得徬徨無助來尋求代禱的,我也都會立即牽著他們的手一起來禱告。我喜歡禱告,因為每一次禱告,我就會發現自己與自己的親密關係,能看清自己的渺小和軟弱,並再次經歷到自己不堪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禱告可以直接感受到上帝的同在與憐憫。

「上帝希望我們能成為家人的陪伴者,將他們帶到「上帝」的面前,而不是帶到「我們」的面前。祈禱是為了更深入瞭解自己和家人,建立自己和家人與上帝連結的管道,使家人彼此的關係更親密,進而建立幸福的家庭。」摘自為家庭祈禱手冊。

我有三個姐姐,在家裡,我排行老四,是獨生長子,但我的親生父親因無法突破他自己生命的困境,在我還是嬰兒時期,酗酒自殺身亡,從小我就缺乏一個,能教導如何在部落深山叢林中,求生存技能的父親。為了生存,母親再嫁,在我底下又生了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從小我就非常的叛逆與不滿,雖然我母親是個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但在我國小高年級隻身在外念書時,早就拒絕上教堂做禮拜了。

我從貧窮落後的深山來到文明開發的都市,我拋棄我的文化、身分,更是拒絕了我的宗教信仰。我小時候的宗教觀,一直以為基督教或天主教就是我們原住民部落的原有信仰,所以,就現實的物質或資源的分配來評量,我們原住民的神就遠遠比不上都市的神來的強。

離開了山上部落的生活,來到了平地的都市發展,我大都選擇了去做不對的事。我照著自己意識去走自己的路,除了殺人放火外,我的是非觀非常的混淆,沒有甚麼中心思想。

我非常勤奮於盲目的跟隨人群進香拜拜,到處尋找靈驗的廟宇。我在民間公司行號上班,每當初一、十五,或遇有名間宗教禮儀時,我都會很明顯的擺出非常熱誠參與拜拜的行動意願。當我掛著空洞的眼神,無意識的拿著香火佇立在祭物面前的時後,我旁邊的同事卻常常會不經意的,用嘲諷的口氣對我說:『你不是「阿們」的嗎?』。

來到都市二十幾年來,我就不曾再踏入教會一步,甚至連基督徒也很少接觸,納悶的是,為何他們卻如此的肯定我是屬於「阿們!」的呢。

當我這樣的疑惑時,母親那雙禱告的手就會隱隱約約的出現在我眼前。雖然我母親早在我未滿二十歲時就先離世了,但她那從不間斷的為我這個浪子禱告祈求的影子,卻也不曾間斷的出現在我每個階段的生命中。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