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海人ê心聲/林天賜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13-10-27 11:05
筆者的父親是生長在彰化縣王功的地區,它靠近沿海進入口的一個魚港鄉鎮,充滿著海上風格與文化氣息濃味的區域。小時候,常常聽家父談論起「故鄉」的歷史與美食,當然不能例外,一定會來說起一小段當地名產「蚵仔」的故事,每次家父回去故鄉一定會帶回新鮮的蚵仔(印象中筆者的成長過程,自己只去過兩次);因為他說:「台北的蚵仔煎作法,跟老家是不一樣的!」當然,他就會親自下廚做真正「家鄉味」的蚵仔美食小吃給我享用,一邊吃,也一邊說起家鄉事給我們明瞭。
因為是出生於靠海岸的關係,家父很喜歡的一首閩南歌是《行船人的純情曲》,歌詞這樣子敘述:
八月十五彼一天,船要離開琉球港
只有船煙白茫茫,全無朋友來相送
滿腹憂悶心沉重,看無愛人伊一人
堅心忍著純情夢,帶著寂寞來出航
生活海面行船岸,海水潑來冷甲寒
為著前途來打拚,心愛應該了解我
無情風浪怎抹停,心事一層又一層
奮鬥打拚的男性,將來才有好前程
船若入港兩三天,又擱趕緊要出港
阮的愛人無來送叫,阮怎樣來出航
行船的人免怨嘆,心情著愛放輕鬆
等船重入琉球港,約束心愛伊一人
每次他唱卡拉OK時,這是他必點播的歌曲之一,當他拿起麥可風時,渾厚的嗓音,雖然不高亢,但慢條斯理的節奏,卻道出自己的風格與味道。我們孩子們,喜歡聽他唱歌,因為聽他的歌聲,也聽出他對故鄉的感情,也聽出他對海的一份執著。正像是那首歌一樣,捕魚人的辛酸,為了討生活,忍受孤獨與寂寞、多少個夜晚與黑暗是要在大海中漂泊中度過。更難熬的是「討海人」必需要跟大海當「朋友」,也當「敵人」。俗話說:「水火無情」,人在海的眼裡,是如此地微小,大自然的力量是那樣地驚人,而討海人卻要在自然生態中「博命演出」,也時常與愛人跟家人聚少離多。一次回航任務的完成,過沒二、三天又要再度出航的離別,這樣子環境交替,真是讓生長在都市的我們,很難去體會的感受!如果說:「茫茫的大海中,出現了一根瞭亮的火燭,那或許討海人最需要是家人的溫暖與擁抱。」
筆者在一次的晨更靈修中,閱讀了《路加福音》(第5章1-11節),是關於耶穌呼召門徒的故事,剛好故事的景點是在湖邊(革尼撒勒),耶穌清楚地知道,祂需要同工,來傳揚上帝國的福音,而祂不能夠孤單一人,祂需要培育「屬靈人才」,也就是祂的門徒、祂的學生。可是,奇妙地,耶穌卻找上「漁夫」,也是當時「書卷氣息」最少的職業,難道耶穌的眼睛是弄錯了嗎?還是進視太深了嗎?
沒有錯!祂實在地揀選了漁夫,也揀選了這片大海的關係。當耶穌在傳道時,祂未來的學生,忙著自己的工作飯碗,這樣的畫面,像是各顧各的「事業」打拼,祢傳福音,我去賺錢,互不相干。可是奇妙的事發生了,耶穌找上「客戶」了,沒錯!是彼得,在湖邊工作的彼得,當天卻沒有捕到任何魚,業績是零;彼得的心情一定是糟透了!低落又難過,心裡或許想:「難道我捕魚的技術退步嗎?怎麼會一條魚都沒有呢?」而生命的主,這時刻與彼得相遇了,祂知道彼得經濟的需要,就指引他到「水深之處」來做補魚的工作,而在剎那間,彼得的聽從與順服,竟然捕撈無數的魚群,多到連魚網都要撐破,可說是太不可思議了!。這樣意外的收穫,差點把船都沉下了。沒錯!彼得需要養家活口,這就是他的「討海心聲」,可以說是他的夢想,也可以說是他的興趣,但直到遇見耶穌後,他轉換跑道了,一次的「服務」;終生的「跟從」,這就是彼得。當然,彼得也知道耶穌愛他,替他著想,但因為自己的軟弱,所以才覺得自己與耶穌不夠格建立關係,但耶穌鼓勵他,安慰他,建立他的信心,就這是耶穌的愛,也是我們需要的愛,我們是人,何嘗不是需要被人鼓勵與關懷?
親愛的讀者,這就是彼得的心聲,也是「討海人ㄟ心聲」,是不是也是我們的心聲呢?雖然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不同,性質不同,任務也不同,但我們有一個最深處共同的心聲,就是「內在的平安」。
過去,彼得已經幫我們上了一課,但今天,我們的心聲也是迎向主耶穌懷抱的歸宿。
因為是出生於靠海岸的關係,家父很喜歡的一首閩南歌是《行船人的純情曲》,歌詞這樣子敘述:
八月十五彼一天,船要離開琉球港
只有船煙白茫茫,全無朋友來相送
滿腹憂悶心沉重,看無愛人伊一人
堅心忍著純情夢,帶著寂寞來出航
生活海面行船岸,海水潑來冷甲寒
為著前途來打拚,心愛應該了解我
無情風浪怎抹停,心事一層又一層
奮鬥打拚的男性,將來才有好前程
船若入港兩三天,又擱趕緊要出港
阮的愛人無來送叫,阮怎樣來出航
行船的人免怨嘆,心情著愛放輕鬆
等船重入琉球港,約束心愛伊一人
每次他唱卡拉OK時,這是他必點播的歌曲之一,當他拿起麥可風時,渾厚的嗓音,雖然不高亢,但慢條斯理的節奏,卻道出自己的風格與味道。我們孩子們,喜歡聽他唱歌,因為聽他的歌聲,也聽出他對故鄉的感情,也聽出他對海的一份執著。正像是那首歌一樣,捕魚人的辛酸,為了討生活,忍受孤獨與寂寞、多少個夜晚與黑暗是要在大海中漂泊中度過。更難熬的是「討海人」必需要跟大海當「朋友」,也當「敵人」。俗話說:「水火無情」,人在海的眼裡,是如此地微小,大自然的力量是那樣地驚人,而討海人卻要在自然生態中「博命演出」,也時常與愛人跟家人聚少離多。一次回航任務的完成,過沒二、三天又要再度出航的離別,這樣子環境交替,真是讓生長在都市的我們,很難去體會的感受!如果說:「茫茫的大海中,出現了一根瞭亮的火燭,那或許討海人最需要是家人的溫暖與擁抱。」
筆者在一次的晨更靈修中,閱讀了《路加福音》(第5章1-11節),是關於耶穌呼召門徒的故事,剛好故事的景點是在湖邊(革尼撒勒),耶穌清楚地知道,祂需要同工,來傳揚上帝國的福音,而祂不能夠孤單一人,祂需要培育「屬靈人才」,也就是祂的門徒、祂的學生。可是,奇妙地,耶穌卻找上「漁夫」,也是當時「書卷氣息」最少的職業,難道耶穌的眼睛是弄錯了嗎?還是進視太深了嗎?
沒有錯!祂實在地揀選了漁夫,也揀選了這片大海的關係。當耶穌在傳道時,祂未來的學生,忙著自己的工作飯碗,這樣的畫面,像是各顧各的「事業」打拼,祢傳福音,我去賺錢,互不相干。可是奇妙的事發生了,耶穌找上「客戶」了,沒錯!是彼得,在湖邊工作的彼得,當天卻沒有捕到任何魚,業績是零;彼得的心情一定是糟透了!低落又難過,心裡或許想:「難道我捕魚的技術退步嗎?怎麼會一條魚都沒有呢?」而生命的主,這時刻與彼得相遇了,祂知道彼得經濟的需要,就指引他到「水深之處」來做補魚的工作,而在剎那間,彼得的聽從與順服,竟然捕撈無數的魚群,多到連魚網都要撐破,可說是太不可思議了!。這樣意外的收穫,差點把船都沉下了。沒錯!彼得需要養家活口,這就是他的「討海心聲」,可以說是他的夢想,也可以說是他的興趣,但直到遇見耶穌後,他轉換跑道了,一次的「服務」;終生的「跟從」,這就是彼得。當然,彼得也知道耶穌愛他,替他著想,但因為自己的軟弱,所以才覺得自己與耶穌不夠格建立關係,但耶穌鼓勵他,安慰他,建立他的信心,就這是耶穌的愛,也是我們需要的愛,我們是人,何嘗不是需要被人鼓勵與關懷?
親愛的讀者,這就是彼得的心聲,也是「討海人ㄟ心聲」,是不是也是我們的心聲呢?雖然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不同,性質不同,任務也不同,但我們有一個最深處共同的心聲,就是「內在的平安」。
過去,彼得已經幫我們上了一課,但今天,我們的心聲也是迎向主耶穌懷抱的歸宿。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