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兒時馬尼拉死裡逃生(二)/黃東昇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13-10-06 17:04
二、馬尼拉開創新天地(1940)
家父在東京慶應醫學部完成學業及婦產科訓練後就於1938年5月搬回故鄉台南,此時還不能決定在何處開業。剛好當時家父的姑表妹(黃鶯女士)及她的丈夫(張海籐醫師)兩位眼科醫生在馬尼拉己開業幾年,業績非常好。他們說馬尼拉醫生治療患者的報酬比台灣至少好五倍,上班方式採納美國式,每週開業五天,每天看患者八個小時。家父另外一位遠親(張招弟女士)幾年前由台南嫁到馬尼拉,丈夫是當地華僑盧遠綏,是一位米商,他的工廠將粗糙米處理成白米,招弟姑也非常歡迎我們搬去馬尼拉。由於他們的鼓勵,家父就動心、決定嘗試到馬尼拉。他於1939年底,獨自先到馬尼拉參加醫生執照的考試。很幸運,一年後拿到執照,全家三口於1940年冬天搬到馬尼拉。
到達馬尼拉後,家父在1941年初在巿中心的Soler街與Queson大道之交叉點附近租一座透天的兩樓公寓開業,樓下當診察室、樓上當家人臥房。菲律賓的華僑,祖先大部分都是福建廈門的移民,他們都講閩南話(也就是台灣話),菲律賓人講英語。家父英語流利,台灣話及日本話當然都會講,因此日本人及當地人都會來找家父。加上家母(葉冬月)個性親切外向,在此新地區他們受患者病人的愛顧,診察所的生意一開張就忙碌。
(圖1)是我們一家三口在診察所的陽台合照。(圖2)是家父拍我由二樓臥房向外觀望之相片,外面有一位菲律賓婦人在走路,她穿的是典型菲律賓婦女服裝,她們穿長裙看不到腳。這位婦女給我連想到一個小插曲。有一次家父母與幾位菲律賓人在樹蔭下聊天,突然其中一位婦人走向樹旁一條小溝仔,她一腳跨過小溝站著,用手將長裙往前微拉,就很自在的站在大家面前小便。原來她們穿長裙而不穿內褲,這樣能隨時在街旁方便。另外菲律賓人有左右手不同功用的習慣;他們吃飯不用刀叉,是用手抓飯吃,所以吃飯一定用左手,大便擦屁股一定用右手。因為這種生活風俗習慣,當地華僑都稱呼他們為"番仔"。菲律賓人一般懶惰、不認真工作。他們賺一個月的薪水,就會去遊玩一個月,錢用完再回來工作。
(待續) 〈原刊載於《台灣文學評論》〉
家父在東京慶應醫學部完成學業及婦產科訓練後就於1938年5月搬回故鄉台南,此時還不能決定在何處開業。剛好當時家父的姑表妹(黃鶯女士)及她的丈夫(張海籐醫師)兩位眼科醫生在馬尼拉己開業幾年,業績非常好。他們說馬尼拉醫生治療患者的報酬比台灣至少好五倍,上班方式採納美國式,每週開業五天,每天看患者八個小時。家父另外一位遠親(張招弟女士)幾年前由台南嫁到馬尼拉,丈夫是當地華僑盧遠綏,是一位米商,他的工廠將粗糙米處理成白米,招弟姑也非常歡迎我們搬去馬尼拉。由於他們的鼓勵,家父就動心、決定嘗試到馬尼拉。他於1939年底,獨自先到馬尼拉參加醫生執照的考試。很幸運,一年後拿到執照,全家三口於1940年冬天搬到馬尼拉。
到達馬尼拉後,家父在1941年初在巿中心的Soler街與Queson大道之交叉點附近租一座透天的兩樓公寓開業,樓下當診察室、樓上當家人臥房。菲律賓的華僑,祖先大部分都是福建廈門的移民,他們都講閩南話(也就是台灣話),菲律賓人講英語。家父英語流利,台灣話及日本話當然都會講,因此日本人及當地人都會來找家父。加上家母(葉冬月)個性親切外向,在此新地區他們受患者病人的愛顧,診察所的生意一開張就忙碌。
(圖1)是我們一家三口在診察所的陽台合照。(圖2)是家父拍我由二樓臥房向外觀望之相片,外面有一位菲律賓婦人在走路,她穿的是典型菲律賓婦女服裝,她們穿長裙看不到腳。這位婦女給我連想到一個小插曲。有一次家父母與幾位菲律賓人在樹蔭下聊天,突然其中一位婦人走向樹旁一條小溝仔,她一腳跨過小溝站著,用手將長裙往前微拉,就很自在的站在大家面前小便。原來她們穿長裙而不穿內褲,這樣能隨時在街旁方便。另外菲律賓人有左右手不同功用的習慣;他們吃飯不用刀叉,是用手抓飯吃,所以吃飯一定用左手,大便擦屁股一定用右手。因為這種生活風俗習慣,當地華僑都稱呼他們為"番仔"。菲律賓人一般懶惰、不認真工作。他們賺一個月的薪水,就會去遊玩一個月,錢用完再回來工作。
(待續) 〈原刊載於《台灣文學評論》〉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