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兒時馬尼拉死裡逃生(一)/黃東昇

一、前言
最近拜讀貴刊黃昭陽博士的"類自傳"後,發覺我小時在馬尼拉逃難的不尋常經驗也許值得發表。感謝張良澤教授的同意,本文能在此踏上貴台灣文學評論之末班車。我於1987年看過名導演Steven Spielberg拍的電影(Empire of the Sun),描述一個10歲的英國小孩,於1940年代在上海逃命的故事,我覺得此電影故事是一個台灣小孩在馬尼拉經歷的重演。

1935年父親黃純儒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據說他是第一位台灣人以通過入學考試進入該醫學部者)。次年我出生時,他在東京附近小鎮(新瀉)的醫院當婦產科實習醫生。1938年全家三口回故鄉台南。兩年後,全家搬到生疏的馬尼拉巿開業婦產科。在菲律賓5年時間,我們親身目睹日本發動珍珠港突擊,再經歷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反攻,重新收回馬尼拉巿。死裡逃生,我們一家五口終於1946年平安回到故鄉台南。

七十年前家父在馬尼拉照不少相片,這些相片背面有註明時間及地點。這些資料對我回憶小時在馬尼拉之生活很有幫助。雖然如此,我退休後看這些相片常有疑問,但父母己去世,再沒有機會向他們請教。最近開始整理這些古早的故事,想起Google也許會有幫助,就將家父的名字"黃純儒"打進Google尋找。很意外如海底摸針,竟找到寶藏:兩份有關馬尼拉台灣人的報告。在第一份報告(參考一),湯熙勇說1941年11月馬尼拉的台灣同鄉會有18位會員。會長是張海籐,家父及黃東樹(三井物產會社職員)也在會員之列。在笫二份報告(參考二)中,卡鳳奎描述張海籐是台北醫學院畢業,黃純儒是慶應醫學部畢業。並特別提起此兩位醫生都在菲律賓通過醫生考試以取得開業資格。另外,此報告之台灣同鄉錄裡也列有會員王乎(真珠販賣商)。其報告資料符合我手中之原有記錄。沒想到70多年前的馬尼拉巿,台灣醫生只有兩人,而台灣同鄉會會員竟少得只有18人。Google也供給我馬尼拉的詳細地圖,幫助我了解馬尼拉巿的街道。馬尼拉巿的熱鬧區有Pasig河由東流向西再進入馬尼拉海灣。70年前之馬尼拉巿,河的北邊是商業及行政區,有政府機購,大學等等,河的南邊有住宅區,此河有好幾座大橋以供給南北之交通。我從地圖找到我們住過之街道Soler、Queson及Dakota等街,因此我可以推測父親診所及我們住宅的大約位置。(待續)

〈原文刊載於《文學論刊》,承蒙作者同意在週報轉刊。〉

〈參考一〉 湯熙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戰後東亞台灣同鄉會的成立、轉變與角色(1945 - 48)》,2006年3月6日。

〈參考二〉 卡鳳奎(台北巿文獻委員會),《台灣總督府的南進政策 -- 以藉民為中心探討,1999年度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日台交流中心 - 歷史研究者交流事業報告書》,2000年10月。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