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是基本,不是容易/Abus Takisvilainan阿布思神學生

研二時有一堂課,老師要我們閱讀一本書,書裡有好幾個作者寫的文章,讀完之後要寫六篇讀書心得,每一篇只要三百字左右,而且還要求我們不要引經據典,不寫書摘,只要寫出我們的經驗和感想。乍看之下,這好像是一個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作業,但沒想到開始寫第一篇之後,才發現非常困難,因為每一篇看完之後有很多想法,在加上用一些經驗做為例子,很快就會超過五百字,而且對一群常被要求寫一至二千字報告的神學生來說,三百字比三千字還難,正如作者所說「簡約是基本,不是容易」。
不過,我覺得那是一個很好的學習,一來是我本就不是很喜歡寫長篇大論的人,再者因為字少,我必須要將想法去蕪存菁,找出最重要的觀點,一如講道學老師所教在講道中「一個焦點,一個功能」。「簡約教會」並不是課堂的指定閱讀,而是我在圖書館找書時無意間看到的一本書,出於好奇拿來閱讀,越讀越受作者的觀點吸引,作者是湯姆博士與艾力博士,兩人都是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畢業的牧師。湯姆博士曾為五百間教會提供顧問服務,曾任四間教會的主任牧師、七間教會的暫代牧師。艾力博士是教育牧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演講者,也是教會宣教策略的顧問。這本書在挑戰也教導教會領導者去設計一個策略過程促使人們通過這個過程達到靈性成長的目的,意思是教會的每一個事工應該都是在導引人們能因此在靈性上有所成長,舉例來說,即將到來的聖誕節,如果人們不能透過聖誕節的事工去提升靈性的成長,依照作者的觀點,這樣的事工就值得商榷,簡單說,就是「在事工中靈修,在靈修中去服事」。作者提出幾個前提「簡約路線不等於要修改教義或信念。簡約並非為了要接觸世界而去模仿世界。 簡單流程是建立在神學和哲學的基礎之上。簡約是基本、不複雜和基礎,容易是不費吹灰之力,簡約不是容易。」作者舉一個耶穌簡約革命的例子,耶穌將613條律法總結為二條最大的誡命〈太22:37-40〉,耶穌潔淨聖殿是提醒大家只是忙碌地去「做」教會,而不是「成為」教會。當然,作者在書中提出許多觀點,也提出步驟與方法,讓人看了不禁躍躍一試,但是我們仍有許多現實中的難題需要面對,畢竟台灣教會不像美國教會,傳統雖好,但是若不能與時並進,就容易成為教會發展的阻力。

今年受難日的星期五晚上,我特意選定一個外教派的教會參加受難禮拜,順便觀摩〈雖然這樣心態有點不純正〉,這間教會租用一棟商業大樓的某一層空間做禮拜,那是是一個大約可容納三百人的演講廳,我注意到另外有一個教室是同工用來招待新朋友的空間,禮拜前招待同工發給我們每人一張小的空白紙,當晚會眾有八成以上是年輕人,包括學生、上班族等等,我估計在場所有人加起來應該至少四百人。敬拜完後的講道者是一位女牧師,她的講題是根據一份醫學報告來談耶穌被釘十字架時肉體所承受的痛苦反應,她講的非常細,口氣很慢,音調高低起伏,好像在演一個聲音劇,我想這種講道內容很難在長老教會的禮拜中聽到,因為太血淋淋,講道完後是呼召,牧師要我們先默想要悔罪的內容,寫在小紙上,然後一個個輪流到台前用釘子把紙張釘在事先預備好的木頭十架上〈十字架有兩副,同一般人身高,平放在講台兩側〉,只見排隊的人沒有在聊天,完成的人也是安靜的回到位置上,會場只聽見鐵鎚釘十字架此起彼落的聲音,那場面非常震撼。完成之後就是聖餐,換另一位男牧師主持,牧師先解釋聖餐的意義,之後牧師先邀請第一次來教會的新朋友或非信徒來台前,由同工一一為他們按手禱告,再來是還沒有受洗的信徒到台前,同樣由同工一一為他們按手禱告,最後才是已經受洗的信徒,一個個到台前領受聖餐,有行動不便的,就有同工將聖餐帶到他們面前。領完聖餐,牧師之後做祝福禱告就結束整個禮拜,當時已將近晚上十點。我很驚訝星期五晚上竟然有八成以上的年輕人願意來教會參加受難禮拜,而且這當中有這麼多新朋友,這場禮拜讓我印象深刻,不但有創意更有意義。

作者提出幾個現代教會的現象,1.教會越做越多,影響力卻少之又少。2.教會繁複的積習越久,過度期就會愈見困難。作者也呼籲教會盡快走向簡約,慢慢走向簡約,因為神關注的是How如何,不是What什麼。我想這值得所有關心教會發展的人思考,我並非要以這本書所寫的一切為標準,畢竟這有文化國情的落差,但是這本書引導我思考「什麼是教會的基本?」思考教會真正需要做的是什麼。獵人都知道,沒有明確的目標獵物,沒有在適合的攻擊位置,他們不會隨便開槍,否則不但浪費子彈,更可能引來動物的攻擊,自尋死路。我想教會不應該像是一個複合式商店,什麼都要賣,而應該是一個專賣店,當人們來到教會,他們會知道只有這裡能夠滿足心靈上的需要,並且能夠讓他們與神親近,就夠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