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來留下美好的信仰見證/王鏡玲

無意間聽到台北東門教會服事15年的盧俊義牧師要退休,雖然和盧牧師只有幾面之緣,但是看過盧牧師的著作和電視講道,對這位能夠將牧會心得、生活時事與聖經詮釋,都做得如此認真、精彩而長久的信仰前輩,非常敬佩。2月24日這天從淡水趕去台北東門教會,參加盧牧師的退休感恩禮拜。禮拜堂內座無虛席,不過這不是送行,也不是退休感恩禮拜,而是差遣的新開始,一場感人的新歷史起點。我參加的是一場讓我感動落淚的差遣禮拜,禮拜中教會為劉漢鼎夫婦、曾雅欣、謝佩玲這幾位兄姊,投入台東癌症病人醫療服務事工祝福與差遣。

長老教會醫院與大學的弊端,以及教會內爭權奪利的負面消息頻傳,今天實在難得,像是參與了當年派遣來台灣諸多犧牲奉獻的醫療傳道者的歷史見證。2小時內,除了盧牧師簡單扼要地,幾分鐘道盡15年來的心路歷程與教勢成長外,最感人的是以啟應文的形式,將這場「差遣禮拜」放入台灣醫療宣教史的歷史縱深。


在啟應文中,當我們唸出前人美好的蹤跡--馬雅各、蘭大衛、譚維義、薄柔纜......以及其他未知名的醫療奉獻者。在這時刻,新的醫療見證史繼續前進,前往台灣另一個急需醫療照顧的所在,願主與你們同在,教會也將繼續與這些受差遣者同在。這幾十年來,盧俊義牧師透過流暢清晰、深入淺出的文筆,為聖經註解,以及在文字與電視媒體,道出了結合台灣時事的信仰見證,留下美好的蹤跡。我相信長老教會還有很多像盧牧師一樣,以生命寫神學的信仰前輩,但他們的美好蹤跡卻因為無暇撰寫,無法獲得應有的紀錄,與更多人分享,這些前輩的付出,可能就在歷史的滔滔長河中消逝,默默地留在上帝的眼中。


長老教會是140多年的百年老店,但是對於記錄信仰前輩的歷史,往往因為好東西太多,沒有意識到保存。在這個宣教150週年前夕,我建議長老教會要為未來的世代,留下影像史的拍攝見證。


影像史是這個影音時代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影音才能留下母語的原音、以及那個時代的視聽見證,這種見證不是文字可以取代的。許多前人留下的文字,我們無緣欣賞到他們優美的母語,而今優美流暢的母語表達,已經越來越稀有了。


今天誤打誤撞恭逢盛會,親身見證了一位知行合一的神學家新舊任務的交接。如果長老教會可以趁信仰前輩還建在時,開始籌拍教會信仰前輩的見證史,相信未來的新使徒行傳、聖徒傳,不只是文字的傳承,也是新時代媒材的見證史。


「原載於《台灣教會公報社》第3183期,已獲《台灣教會公報社》授權轉載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