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蒙古語聖經到阿美語聖經/李台元

十二月9日譚維義(Frank Dennis)醫師蒞臨本教會講道,聽著譚醫師述說他來台建立台東基督教醫院的歷程以及葉永青(Peter Torjesen,1892-1939)醫師的故事,讓我想起最近正在閱讀和整理的「阿美語聖經翻譯史」,竟與譚醫師的故事有蜘蛛網般的奇妙關聯,佳美腳蹤耐人追尋。

這個故事是一家三代人在異地(中國和台灣)的生命經驗,葉永青、葉德華(Edvard Torjesen)、葉福禮(Finn Torjesen)祖孫三人,懷抱共同的理想,以不同的形式傳揚福音,最後,孫子又回到了祖父的禾場。

葉永青醫師的兒子葉德華牧師,是譚維義醫師的親家,葉德華牧師的兒子葉福禮牧師,是譚維義醫師的女婿。


葉永青醫師的遺願

葉永青醫師是挪威人,中國內地會宣教士,17歲就預備前往中國傳福音,1918年受派到中國山西省河曲縣的診所服事,1923年與同樣來自家鄉,比他晚兩年到中國的女宣教士端正方(Valborg Tonnessen,1892-1970)在山西省嵐縣舉行婚禮,婚後繼續在河曲宣教,育有4子。中日戰爭期間,葉永青夫婦開放他們的家和教堂,庇護了1,000名難民。1939年12月14日,日軍空襲,在照顧傷患之際,葉醫師因躲避不及被炸死。1940年1月1日,送葬隊伍無視戰火威脅,堅持送他最後一程。1988年,葉永青醫師被河曲縣政府追認為「烈士」,並在他逝世50週年(1990)之時豎立紀念碑。

1941年,中國內地會派葉師母到山東煙台負責「宣教士之家」,4個孩子就讀於煙台宣教士子弟學校,當時葉師母對孩子們講述葉醫師生前未了的心願--盼望在河曲的事工之外,也能渡過黃河,到蒙古族裡傳福音。


葉德華牧師的繼承

葉醫師的長子葉德華(1924-)希望繼承父親遺願,於1941年啟程前往美國接受宣教訓練。他在紐約的挪威領事館工作,同時擔任當地挪威人教會的青少年牧師,認識了妻子Jenny,於1945年結婚,1948年返回到中國,準備前往內蒙古。

葉德華牧師夫婦先在香港重譯《蒙古語新約聖經》(1952年發行,流通至今),完成父親的遺願。不久,由於中國政權更替,他們跟著一些蒙古人遷到台灣屏東。1955年,定居台東縣成功鎮,從事阿美語聖經翻譯工作,葉牧師先後向阿美族顏明福(Towana)牧師和林茂德(Tamih)牧師學習阿美語兩年,並且能說一口流利的阿美語。

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起在台東阿美族部落宣教的駱先春牧師(1905-1984)已嘗試進行阿美語聖經翻譯,後來先著手阿美語聖詩的編譯工作,而阿美語聖經翻譯工作則由葉德華牧師負責。

1957年,葉牧師與顏明福牧師以1年的時間用注音字合力翻譯新約〈雅各書〉單行本,1958年又完成〈馬可福音〉單行本。之所以使用注音字,是由於國民黨政府當時禁止使用羅馬字,甚至對羅馬字聖經進行查禁。

葉牧師接著與阿美族的宋正清('Afo 'Apak)牧師、張天成(Samuhwan)牧師、張正義('Ofad)牧師,合力翻譯阿美語聖經。直到1965年,葉牧師因職務繁忙辭去翻譯工作,才改由協同會的美籍宣教士方敏英女士(Miss Virginia A. Fey)接任。

方敏英宣教士繼續帶領阿美族牧者共同翻譯聖經,並編纂《阿美語字典》(1986)。1993年,她因救人而發生車禍,頭部受到重傷,返美休養,同年年底安息。

1997年,在台灣聖經公會與阿美族牧師們的努力之下,《阿美語聖經Fangcalay Cudad》終於出版,在葉德華牧師撒種40年後歡呼收割。是為台灣原住民族語第一本新舊約全書。


從語言需求到醫療需求

1960年代,葉德華牧師見到當時東部醫療資源缺乏,就鼓勵譚維義醫師到台東開設台東基督教醫院。1961年,譚維義醫師應協同會之邀來台,1964年開始在成功鎮進行巡迴醫療,隔年在台東市寶桑路以定點方式進行醫療工作,並維持台東到長濱之間海岸線兩側原住民巡迴醫療,最後,在譚醫師的積極奔走之下,終在 1969 年設立台東基督教醫院。

後來,葉德華牧師之子葉福禮與譚維義醫師的長女譚美(Sandy Dennis)結為夫妻,傳為佳話。


葉福禮牧師的服事

葉福禮牧師於1954年出生,在台灣成長,Moody Bible Institute畢業後盼望到伊斯蘭世界宣教,1974年與譚美結婚,1977年搬到芝加哥,擔任教會的青少年牧師,1979年加入協同會,本來預備到伊朗傳福音,他回憶說:「1979年夏天,我岳父跟我們說,他們有小兒科醫生,但是缺護士,要Sandy去訓練新人。Sandy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她父親要她去接受訓練,並利用等簽證期間到台灣去。1981年到了台灣,Sandy訓練護士,我做醫院維護主管,替他們安置了一些設備,比如照嬰兒黃膽病的燈光設備,建立了急診室。」

1984年,葉福禮牧師夫婦順從神的旨意到印尼宣教,1993年起受中國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現為國家級貧困縣)政府的邀請,在中國長期居住,並成立「山西永青諮詢服務中心」,服事迄今。


聖經翻譯和民族語言發展

1950年以來,外國宣教人員協助聖經翻譯事工,包括葉德華牧師和方敏英宣教士等,為台灣原住民族語的文字化與書面化帶來莫大的幫助,也影響了族語本身的發展,對於族語的保存與傳承具有重要貢獻。

譚維義醫師分享上帝有許多敞開的大門,期許我們被上帝使用,到異地去傳福音,到需要的地方去為主做工,葉永青醫師一家三代是最好的見證。語言和人的生命一樣,可能會面臨死亡,但上主從未要我們放棄,只要有心,我們也可以為著亟待挽救的民族語言,盡一份心力。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