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鄉手記-11-曠鄉的靈魂(一):「禮拜—在安靜與默想中與上主相遇」-上篇/盧悅文

老實說,我無法以人類有限文字描述與解釋構成一個靈修團體的本質和內涵。所謂的「本質和內涵」,我稱之為「靈魂」。有限的形容詞怎能描述關於「靈魂」這麼深層又非常個人化的感受?這就是為什麼我自「曠鄉」回臺至今一年多,卻遲遲無法寫出「曠鄉」帶給我最重要的一課。然而,今年四月受難週在池上教會經歷了有史以來我認為最為荒誕、亂七八糟到無法言語的受難夜禮拜之後,「曠鄉」的靈魂以及那股與上帝相遇的深刻感受再度浮上心頭。我決定以有限的筆力描述讓我無法忘懷的「曠鄉」禮拜。

要認識曠鄉的禮拜,必須先認識曠鄉的禮拜堂,我相信禮拜堂的氛圍和設計能帶出禮拜儀式的基本架構。曠鄉的禮拜堂是由穀倉改建,大約四層樓高,漆黑外表在一望無盡的麥田當中特別顯眼。一樓是遊客住宿的房間,二樓以上則是禮拜堂。穀倉挑高的天花板,藏有獨特設計的天窗和暖氣系統。只需要一個按鈕,高不可及的天窗便自動開起或關上;暖氣也只需要在禮拜前20分鐘打開,便有暖房的效果。走上樓梯、打開穀倉門,映入眼前的是陽光自天窗以及穀倉面向西邊木頭牆壁上彩色玻璃磚塊投射的日光。三位一體的聖像和聖餐桌立在禮拜堂的正中間、木製但無任何加工色彩的十字架豎立在聖像的右方牆邊,而以骷髏骨頭製成的耶穌釘十字架像則靜靜地被釘在後方牆角的木柱上。除了天窗的太陽光以及少數玻璃磚塊投射進來的陽光之外,聖堂的照明依賴著蠟燭和鑲嵌在天花板上的日光燈。地板鋪著厚重的灰色地氈,座椅是老舊到輕輕一動便會發出吱吱響聲的木頭椅,會讓你不自覺地深呼吸、不敢輕舉妄動。聖堂內沒有多餘的裝飾、亦無華麗聖像或者是光彩奪目的雕刻。有的,就是一股安靜沈穩的氣息緩緩地流動在聖堂內。

曠鄉以「禮拜」和「禱告」為中心,這兩者是曠鄉的生命和信仰的本質。除了禮拜天以及特殊節日之外,曠鄉每天有四場禮拜(或者可稱為祈禱會)。早禱是早上7:15分開始,午禱是中午12:15分,晚禱是晚上6:30分,另外還有睡覺前的夜禱,時間是晚上8點半。夜禱之後,整個修院是處於靜默的狀態,非必要狀況之外,大家都保持靜默、不再開口說話一直到隔天早上的九點。除了午禱時間較短之外,其餘三場禱告會的時間大概是40-50分左右。每個禮拜的星期四晚禱和星期天的早禱,是聖餐禮拜,歷時大約一個小時。禮拜六晚上的晚禱是天主教的「第一主日晚禱」,夜禱則被稱為「大夜禱」,兩者都是為了隔天主日禮拜(星期天的早禱)作準備。除夜禱之外,所有的禱告會都在吃飯前舉行,唯獨禮拜天的晚禱是在吃完晚飯之後。同時禮拜天晚上因應修院需求固定召開一個禮拜一次的全院會議,所以禮拜天晚上通常是沒有夜禱。每個禮拜三下午3點-4點則是靜默禱告會,每位修女或者是義工可視自己的時間與需求自由參加。同時,配合教會節期〈如聖誕節、聖神降臨節、復活節或是其他與使徒聖人有關的節日〉,當日或是當週的各禮拜會有不同的儀式安排,就看此節日在教會節期當中的重要性。同時,曠鄉時刻掛念這個世界所受的苦難,因此也會視世界局勢的發展而有不定期的禁食禱告或者是共融(Solidarity)禱告與禮拜。

每場禮拜前10分鐘,會有一位當月值班的修女緩慢而有力地在修院三個地方拉鐘,通知大家準備參加。由鐘聲可以聽出是誰以及為了甚麼目的拉鐘。我在曠鄉的其間曾遇到一個靈修團體到曠鄉舉辦一年一度的靈修會,當時對方工作人員拉的鐘聲簡直就是在說:「快!趕快!時間到了,快來參加禱告會!」。聲聲逼催,就像是遇到火警時,消防車奔馳在路上一邊疾行一邊拉的警告鐘聲,聽了就很不舒服、心跳會頓時加快。反聽曠鄉修女拉的鐘聲,緩緩徐徐地有一定的節奏,通知還在工作的修女或者義工們把手腳洗乾淨、換上乾淨的會服,並且把自己的心情預備好以便參加禮拜。值班的修女拉完鐘聲之後會回到禮拜堂的一個安靜角落,等到所有的人到齊、禮拜堂氣氛是沈靜的時候,再輕敲禮拜堂小缽,宣告禮拜開始。

進入聖堂內,大家安靜地坐下或者是跪在地上默禱,等待值班修女輕敲砵鐘並宣告當日要唱的詩歌。晨禱有詩篇歌本和特定的晨禱本、外加一張單張的歌單,單張歌單唱的大部份都是泰澤的詩歌。午禱比較簡單,通常只有詩篇歌本;晚禱則是詩篇歌本、晚禱本以及一張單頁的歌單,夜禱則是夜禱程序表。除了夜禱之外,其他三場禮拜最重要的歌本是詩篇歌本。禮拜使用的語言主要以法文為主、詩篇歌本排序以希伯來文版本詩篇為準,這本詩篇歌本如果沒有在手邊,禮拜幾乎等於是鴨子聽雷。詩篇歌本的每一首歌都有固定的曲調,唱哪個曲調由提音的修女(也就是值班修女)提示。曠鄉禮拜唱的詩歌,一律以人聲為主,也就是所謂的「清唱」。提音修女在自己的口袋內帶支音叉,唱歌或是變換曲調之前都可以看到她拿出音叉在自己的耳邊敲一下之後,由她起音,之後所有的修女會依照自己的所屬的音部自動分部跟著唱。曠鄉所唱的詩歌,不論是詩篇歌本的詩篇或者是泰澤詩歌,修女們背到滾瓜爛熟,連看都不用看就能將旋律清楚唱出。

曠鄉的禮拜是這樣子進行的: 先唱兩首詩篇→緊接著閱讀第一段聖經節(大多是舊約聖經節)→以詩歌的方式回應剛剛聆聽的第一段聖經經節→閱讀第二段聖經經節(大多是新約福音書或者是保羅書信)→靜默、反思當場禮拜所閱讀的經節帶給每個人的信息→公禱→各自默禱→院長祝福→默禱→(泰澤)短歌結束當場禮拜→默禱、散會。比較特別是禮拜四晚上以及禮拜天早上的的聖餐禮拜。聖餐禮拜前半段的儀式與平時的禱告會類似,唯一的不同是穿插牧師或者是神父的講道。儘管曠鄉修女在靈性、神學和解經的造詣上不輸給神職人員,但她們不自行主持聖餐禮。因此,主持聖餐禮、喪禮甚至是修女發願等大型禮拜大都是邀請曠鄉隸屬的「新堡省」教區(類似我們的中會)的牧師或者是神父主持。(待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