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人的豐富/有志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12-10-13 18:19
哈馬紹出生於瑞典,童年主要是在烏普薩拉渡過的,父親亞爾馬‧哈瑪紹是1914年到1917年間的瑞典首相。他是六個孩子中的第四個。家族從17世紀開始就為瑞典王室服務。談到父母的影響,他說 :「從我父親這一邊 (政府官員與軍人),我傳承"沒有比無私地為你的國家或人類服務是為更滿意的人生" 這樣的信念。這種服務需要無私地犧牲個人的所有的利益,但同樣地需要有毫不畏縮的勇氣來維護自己的信仰。從我母親這邊(學者和神職人員),我傳承了聖經福音書的教義就是人類生而同等,都是上帝的小孩」。
達格. 哈馬紹是一位才華洋溢的學生,20歲時就從烏普薩拉大學畢業,擁有人文科學學位,他的英語、法語、德語極為流利,除了在藝術與音樂的興趣外,也是滑雪與登山的運動健將,後來又取得法律與經濟的博士學位。他在國內當一位經濟學家,並且在外交部任職後,成為瑞典駐聯合國代表,而在1953年聯合國大會公推他為聯合國祕書長。但從受肩為「國際殿堂管家」的那一刻起,他知道自己命運的角色是世界的〈和平使者〉,他必須與各國的人保持距離以維持中立,以免產生偏見,如何仲裁國際事務的紛爭,做出最有利雙方,且同意的協定,都在考驗著他的能力、操守與孤寂的心靈世界。哈瑪紹卻真正盡到了以匹夫之力捭闔五強的艱鉅任務。首先是英、法干預埃及蘇彝士運河國有化時,迫使他不惜以辭職為手段逼使兩強就範;接著蘇俄入侵匈牙利,哈瑪紹試圖遏阻華沙公約集團而見罪於俄帝;隨後,他又逼令美、英進駐約旦和黎巴嫩的部隊撤離,哈瑪紹簡直和世界強權全部對幹上了!以致在聯合國應邀出兵敉平剛果內亂時,他幾乎成了眾矢之的,蘇俄的赫魯雪夫甚而還公然在聯合國要他引咎下台。為了驗證他在 聯合國最後一次報告中,反對「獨立國家應以武力來獲致和平共存」的陳舊思想,他奔波於各國調解糾紛,直到1961年九月十八日在離奇墜機事件中不幸殉職;但是他一生秉持「為實現理想而遭致失敗,並不意味理想是錯的」信念,卻永被世人所緬懷。
在歷屆諾貝爾獎得主中,有人得過兩次獎(如居里夫人、鮑林等人),也有賢伉儷同享殊榮(如1982年和平獎得 主梅岱爾夫人,其夫婿曾膺選經濟獎);但終究沒有一人像哈瑪紹(Dag Hammarskjold 1905-1961)那般備極哀榮,因為他是迄今唯一死後獲獎的例外者。哈馬紹死後,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表示後悔曾經反對聯合國的剛果政策,並說:「我現才發覺跟他相比,我只是個小人物。他是本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在書中讚揚哈馬紹,稱他比其繼任人更善於作重大決定,可能是最偉大的秘書長。
他預立遺囑,在死後將他的日記公佈於世,從他的日記"痕"(markings),記錄他的心路歷程;他逐漸明白到對鄰舍和命運說"是"的真義,以及當中的深遠含義;也逐漸領略到何謂人生的顛沛流離、憂患淒苦,以及肉體、俗世、魔鬼而來的各樣試探。哈馬紹一方面要求在工作與人格上要出類拔萃,另一方面卻又擁有荏弱的"自我"。使他確信自己不可能冀望經歷塵世間的兩大美事:熱烈的愛情與美滿的婚姻,因為同志性向,所以選擇終身未婚的禁慾生活 。這種擁有天賦,心懷大志,卻又自感卑微,是很危險的個性組合。也反映出他對生死、對愛情、對痛苦的思索、對照靈命成長、掙扎與成熟,更反應出所謂「十字架道路」的委身。他用字的簡潔,有北歐的清冷、清潔的心思、孤寂的心靈。這本日記記錄著哈馬紹自己的心靈與談判桌上的上帝。
1925-1930 (20歲至25歲的日記)
走下一步時,不要低頭揣度地的平坦;惟有注目遠方的水平線,才會找到正確的路徑。
*
未登峯頂,勿揣度山的巍峨。登峰造極,方知山的矮小。(Never measure the height of a mountain, until you have reached the top. Then you will see how low it was. )
*
生命只會聽從征服者的差使。藉著屈服而取得的好處,不要接受。否則,你就是靠賊贓偷生,你的肌肉也會萎靡不振。
*
生命只要求你付上自己擁有的力量。你惟一能做到的-不要臨陣退縮。
(Life only demands from you the strength you possess. Only one feat is possible-not to have run away.)
*
因果報應,在我們身上反覆循環;昨日的自我陶醉,正好衍生了今日的內疚自責。
(We carry our nemesis within us: yesterday's self-admiration is the legitimate father of today's feeling of guilt. )
1941-1942(36-37 歲)
你愈是仔細傾聽內在世界的聲音。就愈能察聽外面世界的聲響。只有懂得聆聽的人才能夠說話。難道這就是融合你兩大夢想的起始點-用澄明的心,關照生命;能以純淨的靈,塑造生命。
(The more faithfully you listen to the voice within you, the better you will hear what is sounding outside. And only he who listens can speak. Is th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oad towards the union of your two dreams-to be allowed in the clarity of mind to mirror life and in purity of heart to mold it? )
*
你是自己的神,一旦發現狼群越過寒冬荒蕪的雪地來獵捕你時,你感到驚訝不已。You are your own god-and are surprised when you find that the wolf pack is hunting you across the desolate ice fields of winter.
*
在人生的書架上,神是一部有用的參考書,時刻在手邊。卻甚少被查閱。在生命誕生這個塵垢後滌盡的時刻,上帝是歡欣的源頭,又是颯爽的涼風,只是來得太急,回憶未及補足。然而,當我們迫於無奈正視自己的時候。上帝就在我們面前以令人膽顫心驚情景升起,超過一切辯論、感覺;勝過一切自衛式的失憶。
(On the bookshelf of life, God is a useful work of reference, always at hand but seldom consulted. In the whitewashed hour of birth, He is a jubilation and a refreshing wind, too immediate for memory to catch. But when we are compelled to look ourselves in the face-then He rises above us in terrifying reality, beyond all argument and "feeling", stronger than all self-defensive forgetfulness. )
*
1950 (45歲)
最低限度清楚認識自己這一方面的景況。我知道人是甚麼---其鄙俗、情欲、驕傲、忌妒----與渴望。渴望---其他事情以外,還有十字架。
*
生命果真這麼潦倒嗎?還是你的手太細小,你的視野太混濁?你自己得成長起來!
*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命運的框架;但框架的內容卻是由我們放進去。想探險的人會經歷探險的滋味-按照他勇敢的程度。想犧牲的人得償宿願,犧牲自己---按照他心靈的純淨程度。
*
塵埃積聚,空氣混濁,光線微弱。我們沒打算此刻離去。假如缺乏勇氣獻上我們愛的對象,我們的愛就會日漸枯萎。只有當我們熱愛生命,不去思索它是否屬於自己,我們的生存意志才得以堅持下去。
*
人在反思自己心胸狹隘的行徑過程中,不用帶著自虐式的自我鄙視;就是勇於承認,也不要自以為了不起。反之,應該充分認識到其潛在的危險︰稍不留神,委瑣小事足以損及我們正直誠實的舉止。
*
1953 (48歲)
但願我能成長:更堅毅不屈、簡樸純淨、沉潛內斂、誠摯可親。
(If only I may grow: firmer, simpler,quieter, warmer.)
*
假使在各樣事情上,你都只按著自己好惡選擇,你的人生就是植根在瓦礫之上了。
*
為過去臨到的一切, 說一句感謝!為將要降臨的一切 , 說一聲好的!
(For all that has been-Thanks! To all that shall be- Yes.)
1954 (49歲)
*
"人能夠藉著與眾生談心而得益,但只有神才能叫人得著真正的享受。" 這解釋了為什麼沒有人能夠永遠是別人快樂的泉源。
(For man shall commune with all creatures to his profit, but enjoy God alone," That is why no human being can be a permanent source of happiness to another. )
1956 (51歲)
我們必須常存既平靜又平衡的心,以至面對每一句批評,都能給予它恰當的份量;面對每一句讚美,都能處之泰然,謙恭以待。
*
受"命運"挑戰的人,不會因為條件不合而生氣。
*
盡力而為-手上的工作就會愈來愈輕鬆,以至你能騰出心力,靜待更嚴峻的考驗隨時降臨。
*
有些人從事的工作,明顯是人類不尋常的可能性與責任的映照,他們怎可能失落了「召喚」的感應呢? 只要堅守那個「召喚」,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會蘊含意義,沒有代價可言。因此,他們假如埋怨,就等於控告-自己。
*
為成功歡呼不等於是藉此邀功。不容許自己為成功歡呼是偽君子,且抹煞生命的價值;容許邀功則是自我放縱的幼稚表現,完全桎梏了個人的成長。
*
超越順服,定睛注視目標-擺脫恐懼。
超越恐懼-開放生命,再超越-就是愛。
*
1957 (52歲)
*
「生命」會按照你的透明度與能力,來答謝你,並讓你認識它。那麼冥化乃是目標;而保持純潔只是手段。
(You will know Life and be acknowledged by it according to your degree of transparency, that is, to vanish as an end, and remain purely as a means.)
*
在祢的風中-在祢的光中-
其他一切的事情是多麼不重要,我們是多麼的渺小-而在那個唯一偉大的祂裡面,是多麼的愉快!
(In thy wind- in Thy light-
How insignificant is everything else, how small are we- and how happy in that which alone is great.)
(紀念2011/05/28來我家吃飯的朋友,是美好的時刻,上帝也在其中,讓我們享受這場宴席。分享對我有深遠影響的一本書mark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