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不「擅」言/Mingku陳彥龍傳道

如果現在我們需要放棄一項五官中的一個功能,眼、耳、口、鼻等(還有一個是甚麼我不記得了),你會選擇不要哪一個呢?我會選擇「口」!


在聖經中的雅各書說得真好,「我們常常犯錯誤,那在言語上沒有過錯的便是一個完全人」(雅各書三2),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個人可以被稱得上是完全的,可是現在卻說那沒有在言語上犯錯的人,就是一個完全人了,可想而知,沒有一個人可以在言語或是口舌上,是完完全全無可責備的。


最近一直在被提醒這件事,說話真的要很小心,即便只是一句無心的小抱怨或是開玩笑的話,聽在人的心裡面,可能就像那星星之火,很快地,就把整片草原給燒盡了。前一陣子,有一位朋友跟我不再有連絡了,我自己反省的原因,應該就是出於自己以為是好的建議,就半開玩笑的方式跟他說了一些話,我以為這樣的小意見很不錯,可是在聽的人,或許就是在數落一樣地,丟一個大石頭給他,就整個淹沉到海底了。後來有機會想要彌補,就跟他說抱歉,或是請他如果有甚麼不愉快的地方可以告訴我,結果都沒有音訊,也不理我了,最後,連FB上的朋友都刪除了。


現在想想,即便其實我們沒有真的很熟,但至少還算得上是朋友,起初我會想說,這樣不理不睬算是朋友嗎?如果是要當朋友的話,不就是可以容納彼此的一些意見話是玩笑話嗎?我被嗆,或是他被嗆,不都是常發生的事情,可是後來仔細想想,或許壓根就不該說出那些話,就不會搞到現在這個地步了。不過覆水難收,說出去的話,就像是潑出去的水,想要收也收不回來了。如果對人造成影響,那就更是天大的過錯了。


當然,也不是只有這個事情,有時候在討論一些觀念或是問題的時候,也有可能發生這樣的狀況,因為每個人的背景不一樣,或是觀念不同,說話就要很小心,因為可能會觸動到對方觀念不能接受的地方,聽起來就會很像是絆腳石,可是說不定自己是真的很認真地在認為事情的發展應該是如何。我想這應該就是為什麼在雅各書裡面,用一章的篇幅,來討論「舌頭」,也這麼地看重這件事情,也才會說沒有在舌頭上犯過錯的人,就是完全的人了。


「我們用舌頭頌讚我們的主、我們的天父,也用舌頭咒詛上帝按著自己的形象所造出來的人」(雅各書三9),我們不會咒詛他人,我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不至於破裂到這個程度,只能用咒詛來回應了,可是我們卻在不注意中間,在他人背後說人長短,老實說,不是很明白這是甚麼樣的心態會去做這樣的事情,如果真的對某些事情或是人有些微詞,其實不就是應該當面去說、去解決嗎?可是在我們的文化裡面,卻一直有這種「美好」的傳統,喜歡在另一個場合說某些事情,然後這些事情就會傳到當事人的耳中,或是不停地抱怨,遇到人就說,也不管自己所想的或是所做的是不是合乎中道,就到處說人的不是。


最近常常聽到一些很不適當的耳語,不適當的理由是身分不對、立場不對、位置不對,種種不對的層面加在一起,這些耳語就會成了分裂團體的武器了,這大概是歷世歷代以來最簡單又是最容易的方式,來摧毀一個群體,就是這邊說說、那邊說說,然後就會開始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就會開始彼此猜忌。其實自己回過頭來想想,當我們說出某些話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想的,就像我遇到的事情一樣,我「以為」應該要怎樣比較對,我「認為」應該要這樣才有幫助,可是這是「我以為」的事情,不是「別人」覺得應該要怎樣才對。


當這中間發生衝突的時候,人與人之間可能就是不再聯絡了,斷絕交往了,可是在群體裡面,就會開始有抱怨的聲音,就會開始道人長短,可能有時只是一吐自己的苦水,可是在講的過程裡面,添加了主觀的情緒進去之後,就不是具有建設性的言談了,反而是造成群體信任關係裂痕的起因了。這真的是無法脫離群體生活的我們,要很注意的一件事情。很多時候不是自己一吐為快就好了,而是要去設想他人的位置跟處境。


雅各書不是只有告訴我們要小心舌頭的功用,也不是要我們很沮喪地、消極地來面對舌頭,就像經上說:「人從來不能制伏舌頭,它是控制不了的邪惡,充滿著致命的毒氣」(雅各書三8)。既然我們控制不了,怎麼辦呢?繼續惡化下去嗎?還是求上帝把口的功能拿走,僅留下可以吃東西的功用就好了嗎?雅各書在這一章的13節,告訴我們要當個聰明智慧的人,這樣的人就是應該充滿著謙卑和智慧的好行為,做事我想大家都很會,可是最能夠顯出智慧與謙卑的就是「舌頭」。這樣的智慧應該是要從天上來的,而不是屬於世界的、屬於情慾的、屬於自私的,想想心裡的出發點,是不是因為要投己所好呢?從上面來的智慧第一是純潔,又有和平、謙和、友善、充滿著仁慈,沒有偏私,沒有虛偽。


下次如果大家看到我戴著口罩,不要以為是我生病了,而是因為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舌頭,寧願罩起來,免得「引火燎原」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