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現象/Mingku陳彥龍傳道

這一個禮拜最轟動台灣社會的,應該是旅美棒球明星,被稱為台灣之光的王建民先生的外遇事件了,不過我們沒有甚麼評斷資格,在眾多政治、社會新聞中,這只是一則讓所有媒體跟電視連續播放的「新聞」而已。就有媒體戲稱,王建民救了馬英九先生,因為油電雙漲的消息好像就這樣無聲無息了,那狂牛症爆發的疫情報導,好像也敵不過一個家庭的家務事,這應該就是台灣的現況吧。不過還是要跟大家說,士林王家的事件還沒落幕,現在竟然有黑衣人圍事,而且深夜擅自動工,警察竟也無動於衷,更沒看到之前哽咽的市長出來說話。不是要大家一起來斥責,而是告訴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許多不公義的事情其實還繼續上演著,而且有可能沒有停止的一天。


另外一個就是12年國教的事件了,這起事情引起了這個政府與高中生的對立,應該說是第一志願的不滿了,雖說網路上的消息不一定正確,或是不是可靠,但在這12國教的爭議中,我們卻看見了在台灣的確存在著所謂的「菁英主義」。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從以前的能力分班就是如此了。我記得我讀國中的時候,全校最「大尾」的就在我們班,所以我們班可說是非常「安全」,跟他們在一起也沒甚麼不一樣,反而好像多了一點保護。不過進入國二的時候,就不同班了,因為學校把學生分級了,按照分數分級了。


菁英其實很好,有能力、有學識、有專業,這是很好的事情,但台灣的教育,卻把菁英給窄化了,窄化到只需要看見成績的優劣,我們的教育從小就在把孩子劃分等級,月考一考完,每個人拿到成績,就會看見老師在黑板上寫100的多少人,90-100的多少,80-90的多少...一直到60以下的多少,小孩子不懂為什麼要寫這些,但無形中就會讓孩子覺得我是在哪一個區段的,然後我前面有多少人,後面又有多少人。可是有沒有想過,在20年後,這些孩子已經習慣了被區分了,而自己也會開始區分自己與別人。台灣的教育制度並沒有把孩子教成菁英,只是把孩子教成很會考試的高手而已。不是嗎?如果真的很厲害,怎麼南陽街到處都是穿卡其色或是綠色制服的學生呢?


小學補國中,國中補高中,高中補大學,大學補研究所,這還不算才藝班呢?


令人感到憂心的不是能力的問題,也不是成績高低的問題,而是青年學子們用甚麼樣的眼光去看待其他人或是這個社會。眼目只看見自己就是最後的結果,以自己為出發點的考量,就是所有做事情的原則,慢慢地就會看不見身旁周圍的人。我在想,正常的教育不是應該如果我們身邊有相對能力比較差的,不是應該互相扶持,一起進步,怎麼會變成把他們剃除,留下跟我們一樣的就好了呢?無視他人的需要,就是這最厲害的「菁英現象」。


社會上面臨著菁英的危機,那教會呢?或是信仰有沒有這樣的存在呢?有的,哥林多教會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這間教會出入的弟兄姊妹也是很多樣,但就是愛搞小團體,那些自視甚高的基督徒,仗著自己有充足的知識,有高標準的屬靈觀,就任意地想做甚麼就做甚麼,一點也不顧到其他兄姊的軟弱或是需要。這是活生生寫在聖經裡面的警惕。那現存的教會界呢?也有嗎?當然有,任何強調一定要怎樣的信仰表述,就是在漠視他人的信仰存在。舉個例子,想想,為什麼講靈語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有很大的爭議,問題不在於會不會說,或是有沒有人翻譯,問題的重點在於,這成了一項標記,就好像貼標籤一樣,會就是比較屬靈,不會就要努力去求,甚至還可以教,因為會了才跟大家一樣。


但我認為在教會裡面,更多的情況並不是有這麼明顯的恩賜的問題,很多時候是自己認為應該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後要他人配合,現行的教會界有這麼多問題,我認為都是因為這樣而開始的。但這個現象卻是最不應該存在在教會裡面的,為什麼呢?因為耶穌的教導不是強出頭,耶穌從來沒有告訴門徒要做大、要做首,反而要他們學習自己為人洗腳一樣。耶穌說話很大聲,那是因為他說的都是來自上帝的教導與吩咐,可是我們有時也說話很大聲,但我們說的,卻是來自於心裡自己的那一套法則。


從心理的層面去思考有關菁英的問題,除了那些真的很有天賦或是天生的,我認為一路往上爬的原因,是因為內心不容許失敗或是軟弱的結果,就是一種我才不想跟他們一樣的心理,可是說穿了,也只是自卑的另外一種形式而已。不能接受別人不聽我的意見,不能接受自己有失敗的經驗,不能允許自己落在後面。這樣子跑在前面真的好累,雖然我們每一個人的起跑點都不一樣,但不是非得要跑在第一名才是「讚」,但也不是用阿Q精神,最後也不錯,而是應該要在過程中,學習可以處高位、處卑賤、在人前,也可以在人後。


當我們不再專注在自己是否一定要甚麼樣的位置上的時候,或許我們就可以有足夠的視野去閱讀他人更美麗的生命故事。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