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破表(二)/方麗華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10-01-04 16:37
小孩的程度不一,國中生,許多只有小學4年級的程度,每日上課對小孩是一種痛苦,因為聽不懂。書屋依孩子原本的程度,回到他接不上的地方,重新開始。多年來小孩的成績有許多進步,甚至進入全校成績的前段。阿朗善用各方的資源,不愛讀書的小孩,教他們彈吉他打鼓,現在社區有5個樂團,傍晚樹下就有小孩開始練樂團,也許醫院將來的尾牙就讓這些樂團來負責,給他們舞台表演。有愛沖浪的朋友自美國來,帶來沖浪板,就上起了沖浪課。台北的藝術家來訪,就開美術課。企業捐贈許多腳踏車,暑假就辦了12天的環台單車行,還遇上莫拉克颱風。許多科技企業公司也組精英團隊來到書屋,以有趣、好玩的遊戲方式教孩子們科學的原理與知識。陸陸續續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義工,幫忙粉刷房子、整理書籍,反正大家都會找到自己可以著力的地方。書屋目前有6位全職義工,有從台北富邦銀行辭了工作,來此近3年幫助小孩的數學,或國會助理、社工。他們堅持不支取任何指定用途捐款,但也從沒有人捐過行政費用。因此阿朗也只有每月朋友支持的1萬元費用,也過慣了這種儉樸生活多年。他們拒絕接受自我設立名目或與其計畫相違背的捐款。
目前他們正進行編寫中學各科教材,以利教師義工使用。他們的夢想是為台東的各個社區部落建立書屋,讓每位被正規教育遺棄的小孩有人接手他們的教育,讓社區共同照顧小孩。陳俊朗走的路是體外改革,當體制內的官僚系統過於僵化時,在愛與熱情之下的體制外改革也走出了一片天地。
初鹿國中
台東目前有5所弱勢小學在永齡基金會支持下,由台東大學的特殊教育系曾世杰教授成立了希望小學轉敗為勝研究中心,也是藉由體制外的改革如重新設計教案與課本,再與偏遠小學合作。目前參加的5所弱勢小學的語文閱讀成績都有很大的進步。但國中的部份卻是荒蕪一片。曾世杰教授提及美國兒童閱讀成績的研究都由國家衛生研究部主導,兒童的教育會影響將來對自己的建康照護,造成更龐大的醫療負擔。曾世杰教授的計畫與永齡基金會有簽約,不能再與任何機構合作。曾教授向我們推薦初鹿國中現任校長卓世宏,也是他指導的第一屆研究生,18年來都在台東偏遠地區國中服務,對於弱勢學生的輔導與提升,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同時具有在台東縣政府教育局服務過二年的公部門經驗,負責全縣學力提升業務。因此對於台東縣整體的教育困境與成因以及與改善策略,有相當程度的瞭解。曾世杰教授認為初鹿國中是一所正在「轉敗為勝」的弱勢國中,很有機會成為台東縣國中教育的改革典範。
卓校長在2年前接任初鹿國中校長,當時初鹿國中是一所面臨將被裁撤的國中,全校只有3班,學生人數不過87位,其中有46%是卑南族原住民,其餘為漢人。教師只有7位。基測成績排名在東縣22所中學的19位,沒有圖書館,學校硬體環境破損不堪,學校平均每個月的預算經費僅有3萬餘元。勉能維持基本運作,也無力進行校舍整修與課程充實;社區民眾對學校毫無信心,稍有能力的家長均將小孩轉學到市區就讀。他一上任就面臨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上任後,第一件事是親自拜訪每位學生家長,以確實瞭解家長與學生的需求,並對家長說明校務革新作法。他以身作則,要求全體教師進行家訪,了解孩子的背景環境與可能需要的幫忙。為了讓學生喜歡來上學,開辦許多才藝學習課程,包括籃球、排球、網球、電子琴、管樂團、足球等。才藝可以訓練小孩的專注力與培養自信,同時也會增強課業的學習。學校管樂團的樂器不夠,校長想辦法查詢哪些學校有閒置樂器,將這些樂器運回整理檢修,讓每位學生能有專屬自己的樂器。現在小孩已可以在家長親職教育活動時,上台表演。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對自我的期望,校長規畫辦理系列的旅行參觀教學,其中有首都之旅,讓孩子認識總統府、立法院。還有西部的科學人文之旅、花東的鄉土產業之旅等。
為避免小孩在家看電視、街上遊蕩,同時孩子學習的質與量也待加強。校長爭取全面開辦第八節與第九節,全校師生在下午六點後才下班、放學,並租用學生放學專車,讓遠道學生得以平安返家。還開辦8班每週三次、每次二小時的夜間家教式的夜間課輔,以1位老師教6位學生。為考慮孩子的安全,其中二班是開設在離校較遠社區,讓孩子就近課輔。為了協助與安置家庭功能不彰如單親、寄宿在親戚家、隔代教養問題的學生,校長將自己與教師宿舍改為男學生宿舍;最近又租用學校附近的一棟民宅,安置了11位有迫切需求的女學生,兩位姐妹花長年沒有自己的床,與多人擠一張床,對於終於有擁有自己的床,雀躍不已。同時聘用了一位舍監照顧這些女孩子。舍監抱怨女孩不聽話、在宿舍抽菸﹔二位主任也對住宿生的行為表現感到沮喪,校長只好安慰他們:「這群孩子的過去環境複雜,不會因住宿就馬上變成天使,我們要有耐心,給他們進步的空間,同時也給我們自己努力的機會。」校長曾幫助一位家庭破碎、觸法與曾有吸毒紀錄的學生回到學校,每日到他家中接來學校上課,但學生無法遵照當初對校長的承諾。後來校長將他強制送到少年法庭。我插嘴問校長:「這樣不就放棄他了嗎?」校長回答我:「限制他的活動是幫助他回歸正常生活最好的辦法。」目前小孩安置在花蓮少年機構,校長與導師曾去探視,學生已在唸高中職校夜間部,重新開始認真經營自己的生活了。
為了恢復與提供正常的學習環境,在不斷爭取可能的建設經費下,逐步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如教室的防曬、防漏、門窗與充實教學設備等,全校唯一會漏水的教室只剩下校長室了。家長對教育的態度,往往是決定小孩的學習。校長不斷與家長溝通,並定期辦理親職溝通活動,學校家長會由當初一人家長會已變成目前32位的家長會,還組成13人愛心媽媽團,從97年下半年,校長每學期發一本書給每一位家長閱讀,並請老師導讀,開讀書會。(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