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的撒瑪利亞人與西方醫院(Hospital)的來源/蔡尚穎

「醫院」的英文是Hospital這個字,但是在醫學非常不發達的時候,生病很少透過醫療而改善,因此醫院是怎麼來的?

圖一這幅大家熟悉梵谷創作於 1889年的畫作名為"阿爾醫院的中庭 (Courtyard of the Hospital at Arles)" (圖一),當時梵谷在法國南部的羅馬古城Arles,因與高更爭執後割下左耳而被送進來此地住院治療,期間他由二樓俯瞰中庭寫生而完成。雖然醫院目前已結束運作,但反而是前往法國普羅旺斯旅遊者不能錯過的景點,少了病痛,庭園維持如百年前般燦爛而美麗(圖二)。然而,在昔日醫院的大門,卻看到上面寫著「HOTEL-DIEU」(即法文Hôtel-Dieu )(圖三),不禁令人疑惑梵谷當年住的是醫院(Hospital)還是旅館(Hotel)?


"Hôtel-Dieu"法文原意為「上帝的旅店(hostel of God)」,在古代法國每個城鎮的主要醫院均稱為Hôtel-Dieu,至今在法國以及加拿大法語區仍有多家醫院保留此一稱呼。「Hôtel」一詞在法文除旅館以外,仍有多種含意。Hospes是英文hospice、hospitality、hostel、hotel的字根,而這幾個字由拉丁文、法文與英文的演變非我專業就先省略;但Hotel變成Hospital的過程,則又要提到梵谷另一幅名為「好心的撒瑪利亞人」的畫作,現由荷蘭Kroller-Muller博物館收藏,是幾年前來以「燃燒的靈魂」為主題來台灣展示的梵谷系列作品之ㄧ。


此幅畫創作於1890年,當時梵谷因為精神症狀加劇且期待積極的醫療,因此轉到離Arles約30公里外小山丘上的St. Remy醫院,後來在此完成他的重要創作 "星夜"(Starry night)。但起初,他必須隔離住在有鐵窗的獨人房並限制活動無法外出寫生,因此他只好臨摹畫家德拉克羅瓦(Delacroix)作品而成此作,也因為病情更嚴重,所以其視動協調影響明顯受損,整個筆觸與構圖扭曲與螺旋更明顯,因此此畫的價值更大。


此圖乃描述聖經中很有名的耶穌的比喻:圖畫作左方遠處與近處可看到祭司與利未人走過卻離開,唯有這位被猶太人譏為血統不純正的外邦人(撒瑪利亞族,由所戴的帽子可以區辨),卻停下來用酒與油為他處理傷口(圖的左前方有打開的醫藥箱),並將自己的坐騎給這位猶太人,載他去一家"旅店"並吩咐旅店主人照顧這位陌生的受傷者,並替他付一切的費用。


君士坦丁大帝在接受基督教為國教之後,因受到聖經這比喻的影響,遂從西元325年第一次尼西亞大公會議之後,開始在交通要衝設立教堂並提供住宿的旅店,由神職人員來照顧貧病、外出流浪的人,這主要以療養照護為主的機構,完全以「愛人如己的精神,行善不求利益」為出發點,故稱為「上帝的旅店」,後來逐漸有醫療的介入,遂產生以慈善為本的Hospital,精確的說是「不求利益的慈善療養所」。


然而,若以「一群病人接受治療的場所」為醫院的定義,全世界最早攸關醫院的記載是在斯里蘭卡。但不管醫院的起源如何,「Hospital」一詞是起源一個如此美好的故事。我總希望在醫學系學生的心中注入基督捨己為人的精神,所以這個故事是每年我在北醫醫學系同學「醫學典範與倫理實踐」必修課的第一堂,我一定會介紹的故事。也和同學一起回來站在這所Hôtel-Dieu前面,想想貧病交加的梵谷,雖然沒有很好的醫療科技,但若非有這樣慈善的Hospital照顧他,如何留下那麼多曠世偉大的作品?然而,醫療進步了,全世界各地的醫院都是高掛英文"Hospital"的場所,又仍保有多少耶穌要我們「不求回報,反而無價」的慈善呢?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