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專業/Mingku陳彥龍傳道

過年期間看了一本商業雜誌,嚴格來說不算是商業,算是勵志的。書中介紹了21位在自己的領域中,闖出一片天的訪問。這21位所謂成功的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他們都沒有什麼強力的後盾或是顯赫的背景,真要說大概只有一位,就是裕隆汽車的老闆,很有意思的是,這本書沒有介紹科技業的大佬,反而是介紹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的頭家或是專業經理人,像是教會附近的餐廳-頂上魚翅-的創業老闆也在列。當然,像這樣的書都講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態度。舉凡任何的事情,若缺乏了這樣要素,即便再有什麼過人的天賦,或是智商180,沒了態度,只不是白白浪費了自己所擁有的,而正確的態度也似乎是小人物翻身的最重要利器。這一兩年很流行一句話:態度決定高度。台大校長在畢業典禮的演說中,也對學生們舉出這樣的事實,成績並不是就業的保證,也無法替職務背書,最重要的是在職場中是不是有學習的態度,有不怕苦,不怕難的毅力。這讓我想到自己在當兵完後應徵工作的時候,曾經去到新竹應徵一間科技公司,當時的面試主管就說:他們錄取員工的條件,其實學歷或是科系並不是最重要的依據,而是在面談中是不是能夠確知該應試人員有一個願意學習的心志,本科系比較吃香的部分只在于一些相關基礎常識,每個人進來都是從頭學,若不願意學,再高的學歷也是沒用的。態度也不只是學習上的,很多時候是面對衝突與失敗的時候,勇於承認自己的錯失好像不是台灣人的特質,多數的第一時間反應可能都會是找藉口,或是轉移焦點,甚至把過錯推給別人。可是在這一本書中,看到一個例子,一位餐飲業的專業經理人,她在自己的財務專業上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當她還在想怎麼處理的時候,她決定不逃避,在會議上公開地承認自己的疏失。或許我們會認為在這麼重大的錯失後,她可能就失去了該項職務,沒想到,「承認錯誤是最大的利器」,反而被授予更大的責任,她說:原以為可以因著自己的專業,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處理得宜,事實上這卻是驕傲的開始,拋棄自己的專業,才能讓自己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戰戰兢兢地學習。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思考方式,一直在想為什麼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會帶來更積極正面的效果?這樣不就是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軟弱,好像也在告訴他人我的能力有問題,或是我在這樣的事情上的思考並不完善。若站在犯了錯的人的角度來想,承認自己的錯誤,會不會是謙卑的一種表現方式,表示自己真的還有很多需要學習跟努力的,同時也連帶著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若站在另外一方來想,看見自己的同伴或是同事都已經願意承擔失誤了,從心裡發出的可能就是大家一起看看怎麼補救,或是這次不行,下一次一定會做得更好。由此來看,這個方法就好像讓自己成為一塊海綿,很柔軟地可以吸收水分,可以承擔很大的衝擊力,也就是說有足夠的彈性來適應跟合乎環境的外力影響。反之,以比較剛硬的方式來處理類似的事件,就好像一塊石頭,互相撞擊,最後可能就是破裂而傷得更嚴重了。海綿之於石頭,就像謙卑較於驕傲,那不願或是用別的方式來轉移焦點的,會不會就是驕傲的化身,不是不容許失敗,而是不能夠接受失敗後所產生的眼光,可是相較之下,人們其實更討厭推卸責任或是總是有理由的人,反而更願意接納認錯的勇氣。


    在這個小故事中,還有一點很吸引我的就是「拋棄專業」,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上,都是在用自己的專業來做事,醫生開刀,科技研發,會計算帳,音樂演奏等,哪一樣不是專業帶出來完美地呈現,如果拋棄專業那要怎麼把事情做好呢?我想這裡說的不是技能的問題,而是態度的層面。當我覺得我自己都很行的時候,可能失敗與驕傲就已經悄悄地佔據了我的心,也或許就是因為都覺得不可能出錯,才更不能接受失錯的結果。這樣的態度是讓自己重新歸零,前面就會有更大的可能性。這個例子拿來做聖經研究也是很適合,人既有的觀念是很難改變的,同樣的,對於不同的解釋或是新的方法的詮釋路徑有時候也很難接受,這對我自己是很大的提醒,如果我永遠都認為聖經的解釋都是這樣,那等同於我已經存在於一個框架之下,而在這框架之外的可能性,反而就看不到也聽不到了。原來這就是拋棄專業的優點,在學習上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又回到剛剛所說到的海綿,已經充滿水分的海綿是不可能再吸水了,唯有把整個海綿的水分瀝乾,才能夠繼續吸收,拋棄專業的態度也就是如此,我相信在每個領域的專業上都有繼續進步的空間,能夠繼續吸收新鮮的知識就是要先讓自己有空間。


    回到信仰的課題,這些管理學上的方法我覺得都來自聖經的教導,耶穌可以說是拋棄專業的代表人物,上帝的能力在耶穌的身上同樣彰顯,可是位置卻差了很多,一個在上的神,一個是受造的人,道成肉身的捨己為這樣的態度作了最好的詮釋。我相信我們都是在工作的領域上有專業,但在基督的信仰上,我想,我們要學習的專業就是願意拋棄既有的「信仰專業」!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