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會知己/傅鳳枝

前言:2004年我自土地銀行總行消費金融部退休,那時兒子們都已成家,我的先生則在台東工作一年多了。我想回到台東我小時侯成長的地方;好好的安度餘年。可是就在回到台東教會的第二天,接踵而來的邀請,就像天上來的「召集令」讓我義不容辭難以推諉。首先是更生團契(監獄宣道)、一粒麥子社會福利基金會(得勝者生命教育-國中、彩虹生命教育-國小)。2006年三月我的先生退休了,我們逃避到美國想好好的安度餘年。住了三個多月,我們好像不適合當美國人,終於我們回到台北。忘記了!是什麼因緣;彩虹生命教育基金會又與我連繫上,因為在台北得以完整的接受「彩虹生命教育」師資的培訓,從基礎、初階、進階(讀書會帶領人)。


2011年結束前,我想好好的安度餘年了,沒料到另一個「召集令」又來了,這一次讓許多人跌破眼鏡,也讓我嚇得目瞪口呆。我們教會人才濟濟,姊妹團契會長竟然輪到我,一路走來......好像被設計了!現在的心情就像第一次到(岩灣技訓中心-監獄)宣道一樣的戰戰兢兢。其實每一次的服事,對我來講都是一場屬靈的爭戰,因此我每每『祈求聖靈與我同行並做我隨時的幫助』。

因2007年曾受「讀書會帶領人」的培訓及「彩虹生命教育」實際運作經驗,想將所知道的讀書會與大家共勉。


一、讀書會是什麼:是一塊學習的淨土,不止是讀完一本書,看似以吸收知識為主,直接由素材(書) 中,獲得學習的內涵,實際上,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經由分組討論(每組約八到十人)、各組分享,不斷的和各種不同的生命版本(每個人際遇不同)對話、思辨與省察所知、歷練、培養成員各種能力,形塑內在風格與品味提升,是一種相當全面、完整的學習。


二、讀書會的由來:早期我們基督教的查經班,即是一種讀書會的模式,透過研讀聖經,彼此分享經歷、交換見解、提升認知。目前,普遍在社區中所成立的﹝讀書會﹞,就是落實「學習型組織」的模式。


三、讀書會應有的認知:用「書」做為素材來交流、討論並有所領會。洞察自己、自我對話,生命中沒有標準答案,卻有更好的方法。透過組員的對話,打破自己思維的框架,擴大自己的思考模式,進而建構自信、愉悅的優質生命。


四、讀書會進行討論的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提問:是將「書」(素材)做總復習。好做進一步討論的基礎。

第二層次提問:是理解與消化。將閱讀「書」(素材)過程中的感受、印象或想法,很直接的表達出來。

第三層次提問:對第二層次提問所回應的內容,繼續加以探討,例如闡述觀點,說明理由,質疑挑戰,與他人經驗或自身經驗對話......等,擴大思維,深入思考。

第四層次提問:將組員間個別生命所知所見,與「書」內涵的核心價值,進行深度的對話或運用。

因此;四層次的討論(意識會談法)由具體的開始對話與討論,從

(一)我讀了這本書。

(二)我懂了這本書。

(三)我詮釋了這本書。

(四)我領悟、應用了這本書。

建構向善、向上優質的生命價值觀。


五、讀書會最大的意義是:我怎樣建構優質生命的價值,積極的人生觀,建立正思維的生命信念。做對的選擇,人格的統整與靈性的發展,活出生命的美好與價值。生命的花園不要只種一種花,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平等的。社會地位、收入彼此不同,但,那只是生命中某一方面的不同。彼此生命的需要是相同的(被接納、被尊重、被關愛、被理解......)每一個活著的人都在生命的過程當中。年老、疾病...並不可怕,只是它帶來的貧困、疲累、疼痛、怨恨、...消磨了彼此之間的深情深愛。因此,我們極需要一個支持系統,一個可以對話的地方,彼此代禱的地方。


六、讀書會「是」或「不是」『註:錄自彩虹生命教育初階培訓講義;謝慧燕老師整理』。

是:

1.自由自在的生命花園。

2.平等共學、互相造就的知性天地。

3.情感交流的安全對話空間。(傅鳳枝說;太個人的私有領域要誠實不要坦白)

4.智慧的發電廠。

5.生活的參考書、成長加油站。

6.遇見知己,發展知交的好所在。

不是:

1.心理諮商團體、心理診所。

2.專家講座、權威講壇。

3.學校上課或社團。

4.比較、優勝劣敗的爭競埸。

5.三姑六婆聚會所、避難之所。

您準備好了嗎?如果您願意,請來參加姊妹團契靈修讀書會:

(一)時間:每單月第三個星期三下午一點至三點。

(二)地點:一樓副堂。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