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滋味/Mingku陳彥龍傳道

在神學院期間,實習過三間教會,每一間教會都有很不一樣的學習經驗,第一間教會當時沒有牧者,感覺上比較有壓力一點,雖然也不需要每週負責講道,但我記得很清楚,要開始實習之前,教會的長老就交給我教會的鑰匙,聚會前去開門整理場地等等,當然主要是負責主日學的事工。第二間教會就比較長的時間,大概一年多一個月,這也是我印象最深,最愉快的實習經驗,每週六有週末品格營,然後晚上的敬拜團練習,週日的主日學、禮拜,下午的團契聚會,而期間的講道也會與牧師先行預備一次,調整台語語詞的使用等等,幾乎是六日兩個整天的時間了。第三間教會比較遠,所以星期六去聚會完就住在教會,這次的實習幾乎都是陪伴青年團契,練樂團、聚會,邀請大家一起參加主日崇拜。


每一間教會都有不一樣的經驗,而且教會的青年屬性也不太一樣,需要也不同,對神學生來說,真的是很棒的訓練,在不同的階段可以跟不同的牧者,以及教會同工、會友一起學習,離開之後,大家也都是很好的朋友,在不同的時刻遇上了,總是會回憶一下過去的相處,也為彼此現階段的服事分享代禱。記得在我要結束第二間教會的實習時,最後一次的敬拜團練習,安排了溫馨的告別會,大家就拱我出來唱首歌,抵不過大家的熱情邀約,我就唱了「為主來夢想」。歌詞這樣說:「......人生的理想,是為主發光,拭去了淚水,使我們更堅強。路依然漫長,別失去盼望,痛苦時記得有主在你身旁。為主來夢想,為主來發光,雖然有挫折,但我不用沮喪。主是我力量,主指引方向,我們的日子有夢想,有燦爛的陽光!」


成長的滋味真的是如此,過去在相片裡那個呆呆無神的小伙子,在大家的陪伴之下也開始像一隻蝴蝶,預備著在上帝的帶領之下,展開雙翼高飛了。這禮拜參加兩天的傳道師訓練,在第二天的上午,大家分組來分享比次在牧會的經驗,我就從我在神學院的實習一路開始回想,一直到在這裡進入第三年的服事,真的要說除了感恩之外,就只有從心底發出讚美與感謝的言語了。聽著大家的分享,也為每一位同工都獻上感恩,因為上帝使用我們,儘管我們其實都還很需要再努力,無論是牧會很久的,或是剛上路的傳道師,上帝都在這樣的過程裡面要模塑每一個祂要使用的工人,這期間我很喜歡一位牧師說的話,他說:「上帝在我們服事的教會,是在不斷地改變我們,當我們願意被改變的時候,相信沒有不會被改變的教會。」


這很有道理,上帝注意的是甚麼呢?是我在教會做了多少的事情嗎?還是我在所有的服事中,自己本身經歷了多少,改變了多少,是向著上帝的方向改變,還是變得比以往更加自我了呢?這兩天的訓練在這方面有一些思考跟反省,從這次的主題,在談牧者的壓力及情緒管理下手,發現「人」本身才是上帝關注的焦點,講員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長老會奉行著馬偕牧師的座右銘:「寧願燒盡,不願朽壞」,這句標語聽起來很有激勵人心的力量,可是從心理學或是諮商來看,當一個人做到這樣子的時候,會不會這個服事的人其實已經臨界「burn out」的狀態了,但上帝會希望我們在服事的人會走到這樣的階段嗎?常說基督徒就是在走向「死亡」,可是這個死是指身體的死,還是心靈自我的汰換呢?


耶穌說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會不會很沉重呢?耶穌也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就必使我們安息,是不是很舒坦呢?


想著進入第三年的服事,好像也是比較多在想應該要做甚麼事,要發展怎樣的事工,我相信這也是必須的,總不可能大家都停下來,甚麼都不做。想想其實也開始了幾樣大家可以起來做的服事,像是探訪,雖然需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難也不少,但就是在服事的過程中,去慢慢調整我們的步調應該怎麼一致性地往前走。這的確是我最弱的一環,這次的反省之後,我會去思考,上帝在這過程中要改變我的是那些方面,要被削掉的稜稜角角在哪邊,同時也會去思考這樣的服事帶給人的契機是甚麼。福音的好消息需要被傳開來,那我們要傳的是甚麼樣的好消息呢?


另外一個新的開始就是查經,下半年第四季開始,將團契改成了以查經為主體的聚會模式,其實自己也還在思考這樣的變動的影響會在哪裡,人真的是很容易受到「現實面」影響的,希望換成這樣的聚會型態,是期待所有的人都可以一起參加,目前也還只是一個月一次的聚會,一直覺得應該不會覺得很有負擔或是壓力吧,可是好像參加的還是固定班底。從這樣想,上帝透過這樣的改變,帶給我們自身的回應又會是甚麼呢?這又是一個機會,挪去從人的眼光來看待服事果效的角度,反過來提醒自己,有沒有在預備的功課上面,做到盡心盡力。我想,如果當我在準備無論是哥林多前書、約翰福音、馬可福音,或是其他書卷的查經預備時,卻還沒體驗到聖靈更新變化自己的力量的話,那真的有問題的是我自己了!


成長的滋味是很甜蜜的,雖然過程可能會很辛苦,可是一想到將來的盼望與上帝同在的應許,一切都是值得的。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