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之旅/Mingku陳彥龍傳道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11-11-06 16:20
看這標語可能大家會以為我去了一趟以色列,去朝聖一下!人家說基督徒一生如果可以一定要前往耶路撒冷一趟,去看看耶穌曾經走過的地方,更要去到加略山頂上,遙望著遠方,思念著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苦路。不過我還沒有機會去,應該也不會想說這麼年輕就去。宗教旅行似乎是很有意思的一種方式,今年暑假台神的一門課也舉行了「宗教改革之旅」的旅行,前往德國、瑞士等宗教改革的發源地及看看這些信仰鬥士們,曾經住過的地方,或是牧養的教會。那不知道有沒有「保羅宣教之旅」的行程,帶大家一遊保羅辛苦到處傳講福音,建立教會的方案,如果有,我想大概需要一兩個月吧,因為他去了三趟。
在宗教改革的這一週,原本應該要好好地思考、紀念一下宗教改革的過程,但沒想到去台神上課時,跟學校的老師還有幾位同工談到一些教會內的事情,真的是很令人生氣及不舒服,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牧者,但讓我最無法接受的是,在這個體制之下,卻沒有任何可以權衡的機制,我想,如果要被逐出長老教會,只要發表一篇「政治不正確」的言論,或是公開「出櫃」(很抱歉,這沒有歧視的意思),都還要比貪汙、外遇、貪圖權力都還要容易的多。那這是甚麼樣的現象呢?或許有點資深的教界人士都會知道這個體制之下的弊病,但也從沒看到有任何大刀闊斧的行動力,用法規辦這些在金錢、在性、在權力上有偏頗的人,倒是大家很樂意導正「性別取向」不一樣的事情。
論罪,有分大小嗎?有分輕重嗎?如果沒有,為什麼對罪的態度,卻有分大小、有分輕重呢?
面對這樣的事情,大概都只能聽到人性就是這麼軟弱,人就是有罪的,這就是我很不明白的地方,不是說自己有多清高,多純淨,相反地,就是因為知道自己實在太不配,常常也會有犯罪的事情,常常也會有不討上帝喜悅的行為或心思意念,所以就更要警醒自己,沒有人能逃離上帝的審判,所有的一切都要陳明在上帝面前,這不就是我們都很清楚的聖經裡面的教導嗎?如果知道這些,試問,那些汲汲營營在體制內有油水可享受的人,怎麼能夠不畏懼上帝到這種程度,反倒是害怕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與利害關係呢?
這禮拜看了一部電影,背景是在十字軍東征的前後,基督徒與回教徒的衝突,大家都在強奪耶路撒冷,這座城市,大家都認為是自己的聖地,以上帝之名、以真主阿拉之名,為了奪取所謂的聖城,不惜發動戰爭,屍橫遍野、燒殺擄掠,電影中的主角,不知道是導演刻意的安排,當他四週圍的人都告訴他,若有上帝的旨意,就會怎樣怎樣,他卻是一個不相信上帝的人,他說他連在耶穌被高掛在十字架的山頂上,一點都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他在最後堅持地守護著耶路撒冷的時候,不是因為這是一座聖城,而是因為裡面住著許多無辜的百姓,有基督徒、有猶太人,也有回教徒,他的堅持是在這上帝公義的城市,怎麼可以做出不公義的事情。他最後與回教領袖達成協議,讓出耶路撒冷城市,但確保所有住民安全的離開,他問那位回教領袖一句話:「耶路撒冷對你來說有甚麼重要?」那領袖回答:「nothing,......and everything!」
這真的是很有內涵的回答,或許我們都在信仰裡面徘徊,在nothing與everything之間不斷地遊走,在面對結構性黑暗的時候,信仰真的就是一文不值,我們感到很生氣、很懊惱,然後呢?這種制度最恐怖的就是把有意見、有話說的人都當成異己,然後將之排除在團體之外,久了,那些願意改革或是發出聲音的人,就會被淹沒在事是而非的潮流之下,沉默就成了最佳武器。馬丁路德在貼了95條改革之後,在議會裡講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大意是:「如果你們可以在聖經中指出我所說的是錯誤,就任你們處置,但若不行,這就是我的立場!」
耶路撒冷只是一座城市,不能取代上帝神聖的位置,即便有許多人還是會去朝聖,但都只是一條通往信仰的道路,完完全全不能置換掉耶穌基督自己。耶路撒冷是nothing,因為人們已經開始將自己的期待放在這座城,天真地以為戰爭是上帝或是阿拉的旨意,殊不知那只是滿足自己的權利、金錢慾望而已。耶路撒冷是everything,因為人們相信那新的耶路撒冷已經來到,在新天新地裡面,沒有悲傷、沒有哭泣、沒有眼淚、有的就是上帝的溫暖、慈愛、公義、和平。
我相信我們心裡都有一個神聖的領域,那個領域是不容許侵犯的,只是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或是東西,甚至是意識形態來建立打造這堅固的城牆,人若踩進一步,或許我們就會以十倍百倍的力氣,而還以顏色,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從初代教會建立以後,一直到現在,因宗教而起的戰爭這麼多,在教義上的爭論、異端紛爭、叛教殉道、十字軍、宗教改革、宗教殖民等,都是因為人們自己築起的神聖領域,卻以為上帝必臨在其中。
我的信心忽然變小了,求上帝憐憫,甚至覺得不可能了,從人心自己的黑暗,到體制結構的權力中心,真的已經不知道還有甚麼改革宗精神在裡面,或許就只能消極地一遊耶路撒冷,感受一下群眾高喊: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