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疑問/Mingku陳彥龍傳道

曾經介紹過一本書叫做「一點小信仰」,是暢銷書「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作者 Mitch Albom寫的,最近這本小說也被台灣的舞台劇搬上螢幕。其實他寫的幾本書都很有意思,而且都跟生命的主題息息相關,大家有興趣,都可以去書店找找Mitch寫的書來看。這禮拜也看了一部跟生命有關的電影,這樣說很奇怪,每一部電影應該都是在探索生命的議題,這電影叫做「就像在天堂」,不知道有沒人也有看過,很早以前就聽過,一直沒機會看,這次因為學生團契的聚會才看的。


關於一個小鎮,一間教會,一個詩班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去面對的生命的困境,就連教會的傳道者也是,更別說是詩班裡面的每一位成員。大家都同在一條信仰的船上,可能波濤洶湧,或許風平浪靜,曾經黑暗懼怕,有時平安喜樂,當耶穌來到船邊說:「不要怕,是我!」


借用了「一點小信仰」的書名改為「一點小疑問」,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在無數的「問號」中度過,對人有疑問,對社會有懷疑,對上帝也是充滿著許多從沒有被解決過的難題,我們有這樣的經驗嗎?比如說,跟人相處的時候,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對方會這樣做,總是如此,是因為個性嗎?還是因為其他原因?難道人沒有改變的契機嗎?尤其在教會裡頭,事工都不是難題,困難的是「人」,像我就想說:怎麼上帝改變人的力量這麼小?其實不是,是因為我們都太固執了,我自己也是如此,我固執到像個石頭一樣,對事情的接納度也很狹小。如此一來,疑問又出現了,上帝是全知全能者,信上帝的人不也應該,越來越寬廣,視野越來越開闊嗎?


很多很多的疑問慢慢就會堆積起更大的容積,去容納許多不一樣的生命經驗,雖然有時會讓我們很心痛,可是從上帝的眼光來看,這些小疑問或許都是我們可以去使用的進步能量。記得以前讀書的時候,老師都很喜歡問:「有沒有問題啊?」這時就會看到底下鴉雀無聲,一片寂靜,這時老師就會接著說:「沒有問題就是問題可大的了!」這樣看來,有問題才是正常的,那接下來就看問問題的功力了。


上上個星期邱牧師的文章提到「福音綜藝化」的分享,馬上就讓我想到在教會公報裡面看到的一則廣告(可以看3106期),是一個特會的宣傳DM,名為「超自然敬拜」,我不是要批評,是要提出疑問,這則廣告裡面的標語有一句寫著:「營造強而有力的屬靈氣氛、點燃教會的敬拜禱告烈火」,當大家看到這樣寫的時候有沒有馬上浮現一個很大的「?」嗎?還是就很平常地看過去了,也有可能這消息壓根就沒引起您的興趣,但我很有興趣。第一,「超自然」的敬拜,是怎樣子的超自然,因為超自然就給人很不可思議,很神祕的感覺,顛覆人的常理,所以當我們在敬拜時,是要去追求這些嗎?話又說回來,我們敬拜的對象,是真的有這麼「超自然」嗎?


第二,「營造強而有力的屬靈氣氛」,是誰來營造?聽起來就好像在辦個生日宴會需要歡樂的氣氛,如果是送別會,就要來個溫馨催淚的FU,所以我們在敬拜的時候,要去「營造、控制」場面,那這樣才是主體呢?也就是說當我去參加的時候,我覺得好屬靈喔,結果原來是主辦單位營造出來的,那追根究底,這樣的敬拜是在敬拜誰呢?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我們生活的四周,會發生很多「被動的疑問」,像是天災,地震、海嘯、大水等,為什麼會發生在我們的環境?為什麼這麼大的災害會臨到我們?又像是人禍,核電廠的問題、土地不斷地被BOT了、農不加價但榮卻可以加,面對社會現象、氣候變遷,我們都會產生被動的疑問,有解或無解,可能是一場很長久的「戰爭」。


而在信仰裡面,或許我們應該要更多培養的是「主動的疑問」,像是讀聖經的時候,有疑問就記錄下來,讀其他信仰書籍的時候,也可以這樣做,信仰是上帝跟人關係的建立,上帝要我們自己主動地與祂親近,問問題也是個很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去釐清一些觀念,一方面也讓我們增加對上帝的認識。認識上帝不會只有一種方法跟面向,也不會單向的接收再接收,這禮拜在松年團契分享繪畫,就是我很喜歡的方式,從畫作中真的可以發現許許多多問題,跟生命的意境,也可以觀察到人怎麼樣去回應上帝。如同前面提的例子,會去疑問屬靈氣氛使否可以被營造,就等同於我們已經在思考人在敬拜中的腳色,同時也去思想聖靈的工作是甚麼?


記得在剛進去讀神學院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叫「神學第一步」,裡面有一段話說:「任何吸引我的神學觀念,都要視為對自己信心的挑戰。在神學上對我產生吸引力及在理智上產生啟迪的事,都不應視為理所當然的結果,否則我有可能不再相信耶穌基督,而是相信馬丁路德,或是某一位神學教授。」這話說到關鍵處,「信心的挑戰」就是讓我們可以不斷地調整行走的腳步。最後用加爾文的禱告,來做為我們在信仰到路上的學習。


「願主容許我們參與天上智慧的奧秘,榮耀祢的名並且受教,使我們的敬虔日日進步。」・・・加爾文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