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晚會有感/Mingku陳彥龍傳道

咱教會參與愛心晚會的事工已經行之有年了,來到東門以後也很自然地參與其中,一開始只是跟著唱詩歌、為來參加的病友們禱告,最近這一年,就開始了負責中間短講的服事,雖然只是短短10到15分鐘的短講,卻也要花上很多時間預備。有幾次看著每一位辛苦地跟病痛對抗的病友們的臉龐,實在不知道我還能說些甚麼來鼓勵他們,甚至突然腦筋一片空白,心跳得很厲害,手也一直抖動著,深覺自己才是個需要被醫治的「病人」。


之前在預備上會想盡量說故事給大家聽,所以就去書房看很多兒童繪本,也買回家來,可是多數的繪本內容也不一定都跟病痛中的人有相關的,勵志性的很多,或是跟朋友有關的,也有的是人生哲理的,像是托爾斯泰所寫的小說也都被畫成繪本的形式,可以讓孩子閱讀。或是在書房裡面找很多真實人物的生命故事,像是校園出版社有出版一些信仰人物的傳記,都很不錯,例如法拉第、威柏福斯、威朗小傳等,都是很有意思的生命見證。相形之下,反而自己收穫的更多了,可是看了這麼多故事,要在10分鐘之內介紹完,或是陳述到跟上帝信息緊緊連結的部分,真得是很難的功課,有時就直接分享自己的見證了,所以就會有人提醒我,這哪一次有分享過喔。


好幾次我都想直接分享聖經的故事好了,用上帝的話應該是最有安慰人心的力量,應該也會是最好的短講內容,不過很奇怪的是,想了之後,卻沒有去做,還是會說另外一個比較輕鬆、比較軟性的故事,以此來帶出上帝的愛、上帝的恩典、平安跟喜樂。會不會是我自己想太多了呢?如果我自己是一位住在醫院的病人,我會希望聽到甚麼?或是在身心靈都很難受的時刻,我最需要的是甚麼呢?不知道,可能根本不想接受任何的資訊,也不想讓人知道我很難受,可能真的就只是希望有人可以陪伴,那個看不見,好像又很遙遠的上帝,知道就好,其他的,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又或是我在病痛中,真的很需要一個抒發的出口,一個簡短的話語或是詩歌,可能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打動人心,甚至開始有了新的力量。這還是一個很難解的問題,也不一定會有甚麼正確答案,但每經歷一次,就可以再一次去思考從上帝而來的力量到底是甚麼。上帝真的也很顧念我們,最近在詩歌跟分享信息的連結真的看見上帝的安排與帶領,自己分享完後都會很感動地流淚,這就是上帝的醫治,很溫暖地拍拍我的肩膀,把我擁在祂的懷抱中。


上帝不單單是透過我們所準備的詩歌或是信息來安慰我們,其實在一整晚不過是一個半小時的聚會,上帝卻也讓來聆聽詩歌的病友們成為我們的力量,而這才是最珍貴的生命交流,因為我們可以一起分享彼此的軟弱,就算身體不會康復起來,就算還要繼續接受治療,就算知道生命的終點就在不遠處,可是我們卻可以在上帝的愛裡面,一起堅強去面對。就像這禮拜,一位女士自己的脊椎需要開刀,體內也有大大小小的腫瘤共三處,想像得出來她自己本身是很有壓力的,可是她一直想著要傳福音給跟她同病房的鄰居們,為他們禱告。我相信旁人看見這樣的情形都會為之動容,無論誰都會得到很大的激勵。


但我覺得很可惜的是,我們對於這樣事工的參與度意願不是太高,容許我這樣說,一次兩個小組,出席可能連一半都不到,真的覺得很可惜,因為這不是每天、每週、或是每個月,也不是每一次都是同樣的小組,我們在一整年裡面,跟醫院的配合也是七次而已,這禮拜跟醫院的牧師還在說:怎麼只有七次。當然我相信我們都有很忙碌的生活或是家庭需要,可是我想,一年可能才一次的機會,會有這麼難嗎?


這禮拜跟馬牧師有機會一起吃飯,他分享回來台灣後去餐廳吃飯的經驗,跟一位母親的對話,這位母親得知馬牧師來到台灣從事傳福音的工作,就覺得牧師真的很辛苦,也會碰到困難,可是馬牧師回答她:「一點都不辛苦,因為我看得是上帝的恩典與機會」,這句話給我很大的激勵,真的,有時候我們真的太憑自己的眼見去面對生活中許許多多不一樣的壓力跟事情,所以就會覺得很累、很辛苦,可是我們也常常忽略了原來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是這麼大,容我再說一句比較不客氣的話,做基督徒越久,越會忘記了上帝的恩典。


基督徒跟未信者的差別在哪呢?絕對不是比他人更高一等,而是在於我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有限,更了解自己只不過是在上帝面前蒙恩的罪人而已。如果我們看得是上帝的恩典跟機會,我們就不會遇到有服事就先找理由,有困難就先選逃避,有辛苦就到處抱怨,我相信沒有人可以在自己都完全OK了,才來朝見上帝,如果是這樣,那可能永遠都見不到上帝,因為沒有人敢在上帝的面前說我都很好了。


給我們自己一個機會去看見上帝的恩典,愛心晚會還會繼續下去,小組輪值也會繼續下去,上帝在邀請我們跟祂一起同工,上帝在邀請我們進入祂的恩典中,那我們的決定是甚麼呢?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