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JD/Mingku陳彥龍傳道

讀大學的時候,在基督教的圈子很流行WWJD的標語,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What would Jesus do?句子的縮寫,「耶穌會怎麼做呢?」這是在信仰上一種以耶穌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就像腓立比書中說到的「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這個心在原文的意思是指意念,也就是說,這個經文的翻譯應該翻成「以耶穌基督的意念為意念」,但什麼是耶穌的意念呢?聖經說耶穌本有上帝的形象,是尊貴聖潔的,但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而誇口,反倒願意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樣式,自己卑微成為人,一心只為順服上帝的旨意,甚至願意為了他所愛的百姓死在十字架上。但我們如何能明白這樣的意念?又或是我們明白了要怎麼做呢?


前一陣子的網路新聞,有報導一則關於「白目記者」的統計,這新聞說到許多記者在採訪時,一點都不在乎當事者的心情或處境,盡問些會再次碰觸傷痛的問題,例如採訪家園喪失的人,問他:「你會不會想家?」或是「你會不會很難過?」之類的。每天的社會新聞都是暴力傷害的案件,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已經完全的被扭曲,就連政府單位也是如此。上個星期,坐公車的時候,上來一位老婆婆,但博愛座上的高中生,卻完全沒有要讓座的意圖,只是雙手抱胸、低著頭,坐在一旁的老先生很不客氣地說,現在的年輕人真是糟糕。


對這社會來看,這是道德的問題,對基督徒來說,就不是只是道德了,而是關乎信仰的生命型態,如果耶穌是我現在正處的環境,那他會怎麼做呢?如果耶穌是一位記者,他會怎樣採訪在憂傷中的人呢?他會如何辦一份報紙呢?如果耶穌也正在我們所搭的公車上,他會怎樣處理讓座的問題呢?這個想法是一種橋樑,將基督教的信仰聯繫到日常生活中。神學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思考上帝的學問,進而在生命中作出回應。站在這個角度上,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是神學家,因為我們所表現生活的每一面,都是見證。基督徒如何關連到世界的特殊方式,就是一種行動所帶來的神學思考意涵,甚至我們旅遊離開都市到深山海角之地,都是與神學有關,因為創造來自上帝,大自然的種種自然述說著上帝的奧妙,誠如羅馬書所說的:「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與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或許我們都會認為神學思考是個人的事,而且是在安靜不被打擾的空間裡,我們也常在早上或是晚上的寂靜時間裡,與上帝交通禱告。但認真思考上帝的事,其實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生,不只是個人,也在乎與群體之間的關係,與人交談、辯論等的社交活動,都可以作為神學思考的場域。因此,對話就顯得重要,與人對話、與自然對話也與上帝對話,神學思考促使我們不斷地進行談話的過程,當我們在思考聖經話語的時候,就在跟聖經的作者進行對談,沒有人可以透析所有生命的真理,但透過對話,人得以參與在不同的人的世界中;透過閱讀,人也可以進入不同時代的哲理思想中,拓展自己的視野,也將自己從個人性的領域推進到共同性思考的範疇裡。


以對話作為生活與信仰實踐的方法,幫助我們學習去欣賞、接納多元,也提供了具有創意、且健康的思考張力,無可避免的,不同的意見與辯論便會由此而生,也就產生了分歧的神學表述,但也不意味著什麼都好的妥協。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時,在宗教法庭上,堅持改革當時代因行為稱義的窘境,明白的說到,這是我的立場。面對誤解的神學思考就必須有提出「不」的勇氣。這勇氣驅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謹慎地走在耶穌的真道上,這也檢視我們是否在神學的思考上,用足夠的細心、觀察與對話,來面對我們的問題或處境,進而有所回應。


可能我們會說:「做神學,那是具有專業背景的學者的工作」。我們的確期待著專業、有學術涵養的神學家給予我們在信仰上的指標,就像出現在重要著作裡的理論思想一樣,但真正深入在戰場上的,卻是我們這些被稱為平信徒的,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責任是落在平常出入在教會的會友們。我們在生活中的待人處事,以及我們的言行舉止,都顯出我們對蒙受上帝呼召的理解是什麼,禮拜中的儀式、主日學、禱告、詩歌、社會關懷,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傳達信仰的意義,這些具有神學意義的教會生活從我們進入教會開始,就不斷地鍛鍊我們心智與理性,我們不一定能夠對於信仰教義上的問題,回答的清楚甚至結結巴巴,不過,我們日常的行事已經在表現我們每一個人所理解的神學是什麼。


若我們把日常所實踐的神學信息放在思考的面向,有三個步驟可以指引我們進入神學裡面。第一是以福音的本質與目的來思考問題,接著站在人的處境或問題來思考,最後就是根據上帝對我們的呼召,做出回應的行動。這三個步驟都出現在耶穌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上,當然,這不是要我們好像機器人一樣被僵化在這樣的思考模式中,而是讓我們知道且確信我們所做的是合乎信仰的。


當我們在路上撿到一個皮包,就是歸還阿,或是在公車上看見年老的行動不便長者,當然就是讓座阿,這是我們第一時間的反射動作,但這其實也是神學信念長時間累積下來所模塑出來的典型,愛神愛人的觀念與思想,將我們形塑成一個符合上帝喜悅的基督徒。神學思考的訓練不是一蹴可幾的,這是一種預先不斷養成的過程,直到它可以決定我們每一個決定與選擇為止。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