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中的福音/Mingku陳彥龍傳道

這禮拜參加了馬偕講座,這一次的主題是跟講道有關的,介紹當代的講道形式與方法,這次很大的收穫,不單單是對於講道的方法可以多學一種,更是對於講道中要講甚麼,有了不一樣的認識,這對自己以後在準備講道上,絕對是有很大的幫助。


從神學院畢業到教會服事,最讓我感到害怕及擔心的就是講道,每個星期一次,要講甚麼內容,要講哪一段經文,要怎麼跟我們的處境連結,對聽的人可以有甚麼益處,這些問題自己都不斷在問自己,也常常告訴自己,預備講道前的許多閱讀跟研究的功課,絕對不能馬虎,盡量能看的書都看,能查閱的資料都希望可以找齊,就是期待這宣講的服事能夠得到上帝的喜悅。


剛開始的預備講道,讓我很頭痛的就是經文,在學校上講道學的時候,有買一套書,這套書我想只要是傳道人應該都會有,就是「經課表」,三大本,一本一年,按照教會年曆每一週都有四段經文,兩段舊約、兩段新約(通常是舊約、詩篇、福音書、書信各一段),也就是說,我可以每個星期選一段經文當作講道的經文,而且還可以介紹教會年曆在每一週或是某一個階段的意義代表甚麼。這次講座,講員也有問問所有在場的牧者,有一些牧者就是用「經課表」來作為每一週講道的依據。我自己剛開始的半年也是如此,可是我後來漸漸發現,會因為自己的軟弱,就挑選比較好講的經文,向詩篇或是智慧書就很容易被跳過,然後也沒有按照一整年的進度,可能這一週挑第一年的,下一週又挑第二年的。我發現這樣不好,無法讓自己有好的訓練,也很容易變成講自己想講的東西,所以從去年一月開始,就先從路加福音講起,一直到現在,都按著路加的進度慢慢地講。


這樣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就是可以跟著大家一起來讀路加福音,也可以很仔細地把路加看過一遍。另外一個在自己給自己絕不跳過任何一段經文的要求下,就必須將每一段經文都很仔細去思考,鍛鍊自己在很難陳述的經文中,也能去發現經文裡面很美麗的信息。即便原住民聚會有時會有其他的講員來,也是繼續按著路加的進度作為講道的經文,這也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大家對於路加經文的認識不會被中斷,另一個就是可以聽聽不同的講道者對於這卷福音書的詮釋與講論,這也是讓我們可以去聆聽不一樣的角度,開闊我們的視野。


這次的講座中,講員一直提到一件事情,現代的講道學很注意的就是在講道中是否有宣講「福音」,也就是上帝的行動,透過耶穌基督為我們成就的事情,有沒有在講道中被宣揚出來。特別提到加爾文的改革宗傳統,在加爾文的講道學理論中,這一直是被看重的,可是在加爾文自己本身的講道中,這一點似乎卻被忽略了。因此,講員一直提醒我們,這是一個方法來檢視自己的講道,當讀完講道過後,可以想想或是思考,有沒有在講道中聽見福音,聽見上帝透過耶穌基督或是祂自己在我們生命中的行動。

也因為這樣的理念,就發展出來這次講座要教導的「四頁講道法」,簡單說就是在困境中,去看見上帝的恩典與作為。當我們選擇了一段經文的時候,要先找到在這經文中的命題,就是上帝在經文中做了甚麼?或是上帝在這經文的背後的行動,從這裡出發去關連到在經文中的困境是甚麼,然後以此來思考在我們生命或是生活的實況裡面,我們會面對到的困境會是怎樣的,進而看見上帝也在我們的處境中行動的恩典。


若沒有困境,恩典就失去了其真正的價值。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思考方向,以前在學校學的講道學的方式,是被稱為「一個焦點、一個功能」的方式,在每一段經文裡面都有很多面向可以成為講道的題材,可是這種方法就是專注在經文中的一個點,透過對於這個點的思考,幫助我們可以去回應上帝。當自己在使用這方法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會去注意到在經文裡面的困境,或是恩典是甚麼,應該說思考的點是一樣的,只是用不一樣的說法呈現出來,就像腓立比書二章1-11節,我另外一個同學針對這一段經文的焦點方在1-4節,而我是把焦點集中在第5節,這就是一個多面向思考的例子。若是以這次教導的方式來預備,那上帝在經文或是經文的背後的行動是甚麼呢?我想我會說:上帝謙卑了自己。


用很簡單的語句來描述我們在經文中看見的恩典,或是每一個段落的命題,這是幫助我們在做了許多聖經詮釋、參考了很多資料以後,對於經文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同時聽道的人,雖然不知道講道者到底用了甚麼樣的形式,但卻可以在講道之後,很清楚地描述講道的內容及所聽見、所感受、經驗到的福音,這才是真正宣講的喜樂。不單單是講的人,聽的人同樣都可以在講道過程中,真實地遇見上帝,領受上帝的恩典。


那福音是甚麼?不知道我們是不是都可以回答得出來,有一項最基礎的認識就是「盼望」,換句話說,講道過後,聽眾有沒聽見盼望,同時知道這盼望是從上帝而來的。下次若您在教會中聽了我主日的講道,可是卻沒有聽見福音的信息,請記得告訴我,我會重新調整,把「上帝拯救的行動」更明確地宣揚。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