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Mingku陳彥龍傳道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09-11-24 10:53
這一週要來談談宣教中很重要的因素:熱情!工作需要熱情!做任何事情時都需要熱情,信仰更需要。在啟示錄寫給老底嘉教會的信中說到:「我知道你所做的;我知道你不冷不熱。我倒願意你或冷或熱! 因為你像溫水一樣,既不冷也不熱,我要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這是寫給教會的警告,但好像也適用在我們各人的工作職分上,不冷不熱,就好像為了工作而工作,當然,現實也很殘酷的,但多了熱情,或許工作就不只是一樣養活自己的管道,可能就會開始產生成就感與喜悅。不冷不熱也就是所謂的半調子,什麼都會,但也是什麼都不會。但我們還是回歸信仰層面,如果每一個基督徒都是一位宣教士,那我們就更需要大量的熱情,不只是對上帝的熱愛,也是對每一個靈魂的熱切關注。
潘霍華說:「作門徒的代價是什麼呢?耶穌呼召人,乃是叫人走向死亡!」有誰會願意走向死亡呢?更有誰會有莫大的熱情,朝向死亡大步前進呢?基督教的信仰有一個很有趣的特質,那就是在歷史中越是逼迫越大,福音傳揚的越廣越迅速。其實這也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受苦!」很多人都會配戴十字架的項鍊,若是有人的項鍊上有受苦的耶穌,好像就會被認為是天主教在用的,基督教不講聖像崇拜,但我們不要忘記了,復活前耶穌所經歷的是什麼樣的痛苦,是身體的極大撕裂之苦、是心靈沈痛的被遺棄、是神子死亡的羞辱!因此,宣教與受苦是相關的,是不能分開的,我們不只思考基督的受苦,也思考人們在這世界上所受的苦。當然,出於人性的出發點,都會希望這世界的苦難會少一點,或使人們知道該如何來面對一波又一波的苦難浪潮,更積極地希望和平與自由能不斷地增加,教會與世俗的世界都在追求一個沒有受苦的情況,或者都在平安的裡面。
我們曾否聽過身邊的朋友們因著告白基督信仰而經歷一些壓迫,或是我們在過去的十年來,在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發生無法承受之傷痛。在許多處境中,將福音帶給世人就意味著邀請他們去受苦。因此,當我們在討論宣教這個議題的時候,就必須將受苦一同考量進來,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去認知世上的苦難。當然,有許多是源自於自然的情況,也有的是因為人為的因素,既然教會是在世界中實踐基督教的信仰,宣教是發生在一個受苦的世界,就必須認知苦難的存在,並思考如何回應。我們現在的處境受苦不一定意味著壓迫,可能更多時候是痛苦,諸如突如其來的意外、或是天災等。對人的苦難感同身受,是基督的典型態度,在新約裡面,我們可以看見耶穌親近那些貧窮、失喪、生病的人,在拉撒路死亡的時候,耶穌流下眼淚來,他愛那些在生命傷痛中的人,而在舊約裡,我們更看見耶和華上帝聆聽人民在痛苦中呼求的聲音,以及祂關注這個祂自己所造的世界。既然我們的聖經這麼地強調憐憫,那就更應該走向宣教。
但是,在這個社會與世界,一個「受苦的救主」的福音是不受歡迎的,任何在信仰裡面被呼召與耶穌連結的人,都被要求要背負自己的十字架,這十字架可能來自於人性的苦難,也可能是要為了基督的緣故受苦,任何敵對上帝或上帝國度的要素,都在顯示著也是對福音使者的敵對。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著實需要極大的熱情,如同保羅一生誇口的只有耶穌基督的榮耀,他將自己為了福音所背負的苦難記號,視為就是耶穌的記號。歌羅西書一章24節「我現在覺得為你們受苦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我在肉體上受苦,等於繼續在擔受基督為著他的身體─就是他的教會所忍受而未完成的苦難。」這就是保羅作為一個福音使者熱情與受苦的寫照,因為這是為著福音作見證。熱情意味著在某件事上有很強的積極的動力去實行,也從中獲得很多的滿足與成就,不過這件事情在受苦裡面,應該不會發生才是,但我們的信仰就是這麼回事。在使徒行傳裡面,保羅其實可以因為自己是羅馬公民的身份,免於牢獄之災,但受苦就是他使命的記號;在彼得前書裡,因行善而受苦是上帝的恩典;而在啟示錄裡,則給予我們一個在信仰中堅忍的教會圖象,儘管在世俗政權的威脅試探中,仍注目仰望神,確信上帝必在榮耀中掌權。我們都是基督的肢體,如果受苦與宣教是普世教會的記號,那應該沒有人只為著自己受苦,而是分擔著基督身體的苦難。
連續五個星期跟大家分享這一次馬偕講座的主題與收獲,在聖經中宣教的主題,可能有很多的部分是較理論的,也有可能這是老調重談,但主要的是盼望我們可以明白整本聖經就是一部宣教的故事,而我們作為基督信仰的跟隨者,就必定要成為投入宣教的福音使者。最近遇到以前實習時的青年對於教會有很大的失望,原因出在教會似乎對一些事工默默不問,卻又希望青年有所貢獻,他就問我:「教會的事工是否需要宣傳呢?用世界的語言就是可能像行銷之類的。」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所以我把這個問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就是原本的問題,教會事工需要透過宣傳而達到深入社區,或是領人參與嗎?第二個部分就是宣傳,我們要傳的是什麼?是忙碌的事工活動,還是只有主耶穌而已。在拉比傳奇一書中,說到:「一個不屬世界的團體,卻飽受這世界流行、追求卓越的文化荼毒,一一希望教會增長、事工蒸蒸日上,就像世上的公司一樣,愛拼才會贏!」(拉比傳奇,P.97)這句話說的很嚴厲,但愛拼才會贏倒是不爭的事實!其實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我們的熱情要燃燒在什麼地方,又或是撇開事工先不談,我們是否願意一同分擔基督的苦難呢?丟出一些問題給大家一起來思考!
潘霍華說:「作門徒的代價是什麼呢?耶穌呼召人,乃是叫人走向死亡!」有誰會願意走向死亡呢?更有誰會有莫大的熱情,朝向死亡大步前進呢?基督教的信仰有一個很有趣的特質,那就是在歷史中越是逼迫越大,福音傳揚的越廣越迅速。其實這也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受苦!」很多人都會配戴十字架的項鍊,若是有人的項鍊上有受苦的耶穌,好像就會被認為是天主教在用的,基督教不講聖像崇拜,但我們不要忘記了,復活前耶穌所經歷的是什麼樣的痛苦,是身體的極大撕裂之苦、是心靈沈痛的被遺棄、是神子死亡的羞辱!因此,宣教與受苦是相關的,是不能分開的,我們不只思考基督的受苦,也思考人們在這世界上所受的苦。當然,出於人性的出發點,都會希望這世界的苦難會少一點,或使人們知道該如何來面對一波又一波的苦難浪潮,更積極地希望和平與自由能不斷地增加,教會與世俗的世界都在追求一個沒有受苦的情況,或者都在平安的裡面。
我們曾否聽過身邊的朋友們因著告白基督信仰而經歷一些壓迫,或是我們在過去的十年來,在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發生無法承受之傷痛。在許多處境中,將福音帶給世人就意味著邀請他們去受苦。因此,當我們在討論宣教這個議題的時候,就必須將受苦一同考量進來,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去認知世上的苦難。當然,有許多是源自於自然的情況,也有的是因為人為的因素,既然教會是在世界中實踐基督教的信仰,宣教是發生在一個受苦的世界,就必須認知苦難的存在,並思考如何回應。我們現在的處境受苦不一定意味著壓迫,可能更多時候是痛苦,諸如突如其來的意外、或是天災等。對人的苦難感同身受,是基督的典型態度,在新約裡面,我們可以看見耶穌親近那些貧窮、失喪、生病的人,在拉撒路死亡的時候,耶穌流下眼淚來,他愛那些在生命傷痛中的人,而在舊約裡,我們更看見耶和華上帝聆聽人民在痛苦中呼求的聲音,以及祂關注這個祂自己所造的世界。既然我們的聖經這麼地強調憐憫,那就更應該走向宣教。
但是,在這個社會與世界,一個「受苦的救主」的福音是不受歡迎的,任何在信仰裡面被呼召與耶穌連結的人,都被要求要背負自己的十字架,這十字架可能來自於人性的苦難,也可能是要為了基督的緣故受苦,任何敵對上帝或上帝國度的要素,都在顯示著也是對福音使者的敵對。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著實需要極大的熱情,如同保羅一生誇口的只有耶穌基督的榮耀,他將自己為了福音所背負的苦難記號,視為就是耶穌的記號。歌羅西書一章24節「我現在覺得為你們受苦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我在肉體上受苦,等於繼續在擔受基督為著他的身體─就是他的教會所忍受而未完成的苦難。」這就是保羅作為一個福音使者熱情與受苦的寫照,因為這是為著福音作見證。熱情意味著在某件事上有很強的積極的動力去實行,也從中獲得很多的滿足與成就,不過這件事情在受苦裡面,應該不會發生才是,但我們的信仰就是這麼回事。在使徒行傳裡面,保羅其實可以因為自己是羅馬公民的身份,免於牢獄之災,但受苦就是他使命的記號;在彼得前書裡,因行善而受苦是上帝的恩典;而在啟示錄裡,則給予我們一個在信仰中堅忍的教會圖象,儘管在世俗政權的威脅試探中,仍注目仰望神,確信上帝必在榮耀中掌權。我們都是基督的肢體,如果受苦與宣教是普世教會的記號,那應該沒有人只為著自己受苦,而是分擔著基督身體的苦難。
連續五個星期跟大家分享這一次馬偕講座的主題與收獲,在聖經中宣教的主題,可能有很多的部分是較理論的,也有可能這是老調重談,但主要的是盼望我們可以明白整本聖經就是一部宣教的故事,而我們作為基督信仰的跟隨者,就必定要成為投入宣教的福音使者。最近遇到以前實習時的青年對於教會有很大的失望,原因出在教會似乎對一些事工默默不問,卻又希望青年有所貢獻,他就問我:「教會的事工是否需要宣傳呢?用世界的語言就是可能像行銷之類的。」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所以我把這個問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就是原本的問題,教會事工需要透過宣傳而達到深入社區,或是領人參與嗎?第二個部分就是宣傳,我們要傳的是什麼?是忙碌的事工活動,還是只有主耶穌而已。在拉比傳奇一書中,說到:「一個不屬世界的團體,卻飽受這世界流行、追求卓越的文化荼毒,一一希望教會增長、事工蒸蒸日上,就像世上的公司一樣,愛拼才會贏!」(拉比傳奇,P.97)這句話說的很嚴厲,但愛拼才會贏倒是不爭的事實!其實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我們的熱情要燃燒在什麼地方,又或是撇開事工先不談,我們是否願意一同分擔基督的苦難呢?丟出一些問題給大家一起來思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