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倫理與典範教育-小小的愛無限生機2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三年級林聖凱


背景摘要

臺灣在偏遠地區投入的醫療,無論經過多少次政權的更迭,一直以來都是進步最緩慢,資源最缺乏的一塊。回首過往數十寒暑,無數外國籍牧師、修女,與傳教師們,投入了青春,奉獻了一生,以最直接的行動表達出,疼惜臺灣這塊土地與人民的堅定決心。


內容扼要

從艋舺的愛愛寮開始,我們看見了施乾先生與清水照子女士,對於社會上弱勢者的付出與關愛;遠從美國來台傳教的白寶珠阿姨,在澎湖一手建立起痲瘋病患的醫療照護,更被世衛評比為最合乎人性的楷模;來自斯洛伐尼亞的范鳳龍醫生,輾轉自中國遷徙來臺灣,在羅東這塊土地上貢獻一生,為蘭陽子民帶來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醫療服務;遠自瑞士與奧地利的修女神父們則選擇在台東落腳,創立聖十字療養院與公東高工,一肩扛起台東人民的健康和教育。透過盧牧師深入淺出的介紹,從時代背景談起,一路鉅細靡遺地述說這些偏遠地區教育與醫療的發展史,與外籍傳教士們在此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演說儘管只有簡短兩個小時,但烙印在心頭上這些往昔的典範身影,卻是再怎麼樣也無法從記憶中給抹去了。


心得感想

打從進入臺北醫學大學就讀以來,每每在讀書與玩樂的閒暇之餘,心中總是會不住地詢問自己『你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決定念醫學系?』雖然這個問題直到現今我仍然還沒找到答案,不過這回有幸聆聽到盧牧師的演講,心中那些在成長過程中,長期感到困惑而徬徨迷惘的念頭,卻也找到了出口,有了堅定的力量。回首過往,學生曾經參加過學校許多的服務性社團,例如在林杰樑醫師一手創立的綠十字醫療服務隊裡,實地走訪雲林沿海四鄉鎮一回,親眼見證在強調經濟發展的工業化步調之下,人民所付出的健康代價;而在社會醫療服務隊巡迴期間,也曾分別踏上澎湖與台東,試著為臺灣這塊土地,獻上自己一份微薄的心力。在盧牧師演講的時候,赫然發現今年寒假曾經服務過的聖十字療養院,背後的創建竟然有這麼一段感人的故事,每每念及至此,自己能夠幫上修女們的忙,推著輪椅帶著癱瘓的老人們逛逛關山火車站,除了眼眶泛紅之外,心中更有一份特別充實的感動!


近來在媒體報導上時有所聞醫師的負面形象,而在醫療這個行業上,也常常聽學長姊提及大環境越來越差,全民健康保險的體制不夠完善,人民越來越仇醫,少了支持,多出了對立,還有多少醫生願意放下功利,放手做出真正對的事呢?醫學生如我,面對畢業後的未來,也不免心生徬徨啊!然而盧牧師的一席話,帶出這些臺灣醫療史上堪稱典範們的身影,透過他們一個一個精彩的人生故事,我心中也逐漸冒出信心,只要不吝於對病患付出真心真意,默默耕耘守好自己身為醫師的本分與責任,必可獲得病人們全心的尊敬與信任,成為一位對得住自己良心的好醫生。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153